立夏过后,气温逐渐升高,炎热的夏天已经近在咫尺了。面对夏季高温、暑湿等环境的考验,皮肤可能承受不住了。
夏季皮肤疾病高发,尤其是痤疮、皮炎、湿疹等等,不仅影响容貌,还反反复复不见好,很是折腾。面对这些恼人的皮肤问题,到底该怎么办?怎样才能让皮肤安然度夏?
01
夏季皮肤爱出油
痤疮可能跟着来
夏季气温高,出汗、吹空调等原因,会造成皮肤水分流失增多,皮脂腺就需要分泌更多的油脂来锁水,如此一来,皮肤就变得油腻腻的了。
而在皮肤界有句“名言”:无油不痤疮。油脂分泌过多,会促进丙酸杆菌繁殖,导致痘痘的发生或加重;加上毛囊堵塞,皮脂不能及时排出,还容易引起粉刺、毛孔粗大等问题。
应对措施
如果长痘严重,数量多、个头大,有明显的红肿发炎等,应及时到皮肤科就诊。但如果只是偶尔长痘,除了规律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要注意以下方法进行改善。
1、避免长痘,得先控油。清洁是控油的第一步,但这并不意味着清洁力度越强的洗面奶越好,如果清洁过度,会让皮脂腺不断分泌油脂,反而导致越洗越油。一般来说,可以选择氨基酸类洁面产品。其次是要注意补水保湿,选择性状清透的水乳状产品。2、少吃3类食物。远离煎炸食物、远离高糖食物、少喝牛奶。02
湿疹反复太磨人
及时治疗很重要
如果你的皮肤上莫名地起了一片一片的红色小疹子,又红又痒,抓破了还淌水,很可能是被湿疹找上了门。
湿疹,是由遗传、药物、感染等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常见皮肤炎症,常有剧烈瘙痒。多见于额部、双颊、头顶部,可逐渐蔓延至颈、肩、背、臀、四肢,甚至全身。
湿疹往往持续时间长、范围大,易反复发作,治疗不及时还易演变成慢性湿疹,很难根治,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应对措施
1、远离刺激
湿疹,大多是由药物、感染、不良刺激等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平时应远离辛辣刺激食物、部分化学用品等。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不同,平时要多留意,看看哪些因素会诱发湿疹,往后尽量避免。
2、合理用药
湿疹的一大特点是瘙痒难耐,但切勿抓挠,否则不但有留疤风险,还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发生感染。此时可使用非激素类药物良邦液体敷料,缓解瘙痒,严重者可遵医嘱外用或口服激素药物、抗组胺药等,帮助缓解瘙痒、控制病情。
03
手上长水泡、脱皮
可能是这种皮肤病
一到夏天,有的人手上会冒出一些栗米大小、透明或黄色的小水泡,还有灼热、瘙痒感,要是抓破了还会渗出少量液体,又会出现脱皮现象。天气越热,情况可能越严重。
这种水泡的学名叫汗疱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的皮肤湿疹样反应,也就是一种过敏反应。通常较密集地对称分布在手掌侧面、脚掌侧面、手指侧面或是脚指头的侧面等处。
但它诱发原因尚不明确,主要认为与个人体质、慢性肠胃炎等肠胃疾病、长期压力大等精神因素相关。发作有季节性,一般秋冬季减轻,春夏两季加重。如果不加治疗,很容易反复发作,而且程度可能一年比一年重,十分恼人。
应对措施
出现汗疱疹时,要尽量避免接触有刺激性的物品,少用强碱性清洁剂等,适当涂一些油性的护肤品保持滋润,比如:尿素霜、维生素E乳液等。此外,以下几个方法可供参考。
瘙痒时,可以使用良邦液体敷料或者复方炉甘石洗剂,缓解瘙痒。
如果已经破裂发生蜕皮,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激素软膏,如: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
如果瘙痒、蜕皮严重,需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口服一些抗组胺药。
04
饮食不当
当心日光性皮炎
夏天季节性皮炎、虫咬性皮炎等多种皮肤炎症高发,但尤其要警惕的是一种特殊的皮炎——日光性皮炎。顾名思义,它与长期暴晒有关,但也可能与饮食不当脱不了关系。
日光性皮炎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红斑,颜色从鲜红色逐渐转为暗红色或红褐色,患者可自觉有灼烧感或刺痛,触摸时更甚,落屑、消退后遗留褐色斑。
严重者除红斑外,还可伴有水肿,甚至水疱,一旦破裂,可形成糜烂。若受损面积较广,还可引起全身症状,比如:发热、恶心、呕吐、头痛、乏力等,甚至可能诱发心悸。
应对措施
1、药物治疗
主要以消炎止痛为原则,一般外搽炉甘石洗剂即可(通常用水剂或水粉剂,不用膏剂,以免造成毛孔闭塞),可明显缓解局部红肿痒痛等症状。若有全身症状,则需口服抗组胺剂,并给予补液及其他对症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一切用药都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忌自行盲目用药。
2、少吃感光蔬菜
感光蔬菜就是含有较多光敏感物质的蔬菜,如:香菜、芹菜、白萝卜、蒲公英、莴苣、香椿、螺类等。夏季阳光强烈,白天应适当少吃感光蔬菜,或将这些蔬菜焯水后食用,并在3小时内避免暴晒。
3、做好防晒
若需要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应严格做好防晒工作,选择UPF值大于40的防晒伞、防晒衣;或每隔2~3个小时涂抹一次防晒霜,整张脸的使用量大概是一元硬币大小。
遇到自己皮肤出现问题,千万不要着急哦,首先要确定自己是什么类型的皮肤病,然后对症调理。如果实在不确定,医院皮肤科让专业的医生辨别给出对应的调理方案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