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早期识别和诊治

文章来源:湿疹样皮炎   发布时间:2021-3-22 17:13:24   点击数:
 

引言

每到季节交替,医院儿科门诊就十分火爆,很多孩子都表现出流涕、鼻塞等类似感冒的症状,甚至吃了很多药还是长时间不见好,殊不知竟是伪装的“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是全球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儿童自报患病率为2~25%,由于与普通感冒的识别有一定难度,临床重复用药、滥用抗菌药和抗病毒药等情况频发,为避免因AR治疗不及时引发鼻窦炎、中耳炎、支气管炎等并发症,下面摘录了《儿童普通感冒与变应性鼻炎早期识别和诊治专家共识》的部分内容进行分享,以期为临床提供规范可靠的鉴别和诊治依据。

病因与发病机制

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由IgE介导的非感染性炎性疾病,与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有关。当致敏的鼻黏膜再次接触相同变应原后,变应原与IgE结合活化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引起炎性介质释放,产生清水样涕、鼻痒、打喷嚏等症状,该过程为速发相反应。炎性介质还可诱导黏附分子、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分泌,使鼻黏膜的炎性反应加重而鼻塞,该过程为迟发相反应。普通感冒与AR症状相似,但以病毒感染多见,其中鼻病毒最常见(30~50%),其次为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亦可合并细菌感染。

临床表现

AR主要有清水样涕、鼻痒、鼻塞、喷嚏等症状,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变应性敬礼、变应性黑眼圈、变应性皱褶,对伴有哮喘、湿疹或特应性皮炎的患儿可出现肺部、皮肤体征。AR根据症状持续时间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两类:间歇性为4天/周,或连续4周;反之为持续性。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分为轻度AR和中重度AR:轻度不影响睡眠、日常活动及学习,没有令人烦恼的症状;如有一项以上影响,则为中重度。其中轻度、间歇性AR与普通感冒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较难区分。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患儿典型的过敏病史、临床表现以及与其一致的变应原检测结果,具有鼻塞、鼻溢、鼻痒、喷嚏症状之一,检查有清水样涕、鼻黏膜水肿、苍白,眼红及溢泪等,同时具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2项中任何1项的阳性结果,可确诊儿童AR。普通感冒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在实验室检查中,病毒感染者通常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加,部分患儿出现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下降,合并细菌感染者通常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增高,可伴有C-反应蛋白等急相反应指标增高。二者的鉴别诊断要点如下:

此外,还需注意以下三方面:

1、如出现下述情况考虑AR的可能性较大,建议转耳鼻喉科治疗:

①喷嚏、流涕超过2周,经普通感冒对症治疗后,鼻部症状仍无好转、甚至加重或反复发作;

②出现典型的鼻部症状,有明显诱因、固定时相发作;

③患儿伴有结膜炎、哮喘、湿疹。

2、皮肤点刺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根据情况合理选用:

①皮肤点刺试验对变应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80%以上,但受患者服用药物影响,可能引起系统性变态反应;

②血清特异性IgE的存在是判断变应原致敏的标准,适用于任何年龄的患者,不受服药情况限制,皮肤有病变时也可应用,可选用免疫印迹法或酶联免疫反应试验,一次检测多种过敏原,筛查和确诊一步完成,相对更便捷。

3、临床诊断要结合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症状,警惕变应原交叉反应导致的假阳性,其中交叉反应糖类抗原决定簇(CCD)是造成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假阳性的重要原因,因此完整的血清特异性IgE检测不可缺少CCD。

治疗与推荐药物

1、常用治疗药物包括:抗组胺药、减充血剂、鼻用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单药治疗反应不佳者推荐联合用药,结合版《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指南》,不同等级的药物推荐如下表:

2、排除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后,在不能明确区分普通感冒和AR时,对症治疗以控制鼻塞和流涕等症状,并防止并发症。根据症状的不同和轻重,选择一种或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推荐诊疗流程如下:

END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自检验医学界,如涉及知识产权问题,请随时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fetylifeglove.com/ysxg/11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