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郑捷教授、科副主任李霞领衔的皮肤科“炎症小组”长期致力于银屑病等炎症性皮肤病的发病尤其是复发机制和干预的研究。年在SCI收录杂志正式发表关于银屑病、湿疹(特应性皮炎)等的发病机制与预防复发研究的论文8篇。主要内容有:
权晟博士后通过对银屑病患者皮肤菌群16SrRNA高通量测序及菌群结构的相关分析显示银屑病皮损的微生物负荷显著超过健康对照、患者自身正常皮肤;银屑病皮损菌群构成发生显著改变,皮损中存在棒状杆菌/丙酸杆菌失衡现象,提出科学假设:银屑病发生与加重可能存在一种恶性循环机制“皮肤屏障破坏——有害菌群定植(菌群结构异常)——诱导炎症反应——皮损加重——表皮菌群结构进一步恶化”。并提出通过改善皮肤屏障可以改变这一失衡现象。
杨慧博士重点研究应激在银屑病发生与复发中的作用。她的研究显示与应激相关的泌乳素(Prolactin,PRL)在银屑病患者血清、皮损处升高,同时Th1/Th17细胞因子的mRNA亦升高;动物实验显示,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鼠模型皮肤PRL明显高于对照组。用PRL拮抗剂处理过的银屑病样鼠模型的皮肤炎症明显改善,血清与皮肤PRL及Th1/Th17细胞因子水平也都明显下降。她还研究了剥夺睡眠对银屑病的作用,结果显示:睡眠剥夺加重银屑病,与γδ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DCs的迁移有关,通过上游因子IL-1β和IL-6的升高刺激银屑病关键致病因子IL-17的分泌。
杨琦医学博士对含有亚油酸及天然神经酰胺的保湿剂(商品名“玉泽皮肤屏障修护身体乳”)在特应性皮炎、慢性湿疹、冬季瘙痒症的应用结果进行总结。亚油酸-神经酰胺保湿剂可促进特应性皮炎和冬季瘙痒症患者的表皮屏障修复,有效缓解瘙痒等症状,减少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亚油酸-神经酰胺保湿剂对特应性皮炎、冬季瘙痒症的作用机制在于亚油酸不仅可以有效补充丢失的神经酰胺,且可以作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PAR)激动剂,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脂质合成,加速皮肤屏障修复。
徐倩楠博士报道了用沙利度胺成功治疗一例难治性疾病——SAPHO综合征(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炎综合征),并就其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
杨慧、徐倩楠博士还分别撰写了“应激对银屑病发病的影响”,“皮肤定居记忆性T细胞在多种皮肤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的综述。
八篇论文的简介如下:
1.论文题目:Psoriaticlesionsarecharacterizedbyhigherbacterialloadand
imbalancebetweenCutibacteriumandCorynebacterium(银屑病皮损具有细菌负荷增多及棒状杆菌与丙酸杆菌比例失衡的特征)
发表期刊:JAmAcadDermatol.Jun19.pii:-(19).
作者:权晟、陈小英、李霞、薛峰、陈利红、刘娜、王博、王孝盼、郑捷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医院皮肤科
主要内容:
为明确中国人群银屑病患者皮肤菌群的特点以及皮肤菌群与银屑病临床表型间的关系,本文收集38份样本(16份银屑病皮损,16份非皮损和6份健康对照)进行细菌16SrRNA定量研究,份样本(72份皮损,53份非皮损和份健康对照进行16SrRNA高通量测序及菌群结构的相关分析。本文显示银屑病皮损的微生物负荷显著超过健康对照以及患者自身正常皮肤;银屑病皮损菌群构成发生显著改变,其物种的α-多样性明显降低,而β-多样性显著增高;皮损中存在棒状杆菌/丙酸杆菌失衡现象,丙酸杆菌属相对丰度在皮损中减少,而棒状杆菌则在健康皮肤中减少,皮损中增多;棒状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皮损局部的严重程度相关,丙酸杆菌属丰度与皮肤水含量异常相关。本文提出一个科学假设:银屑病发生与加重可能存在一种恶性循环机制“皮肤屏障破坏——有害菌群定植(菌群结构异常)——诱导炎症反应——皮损加重——表皮菌群结构进一步恶化”。
原文摘要:
2.论文题目:RecurrentfungalinfectionsinaChinesepatientwithCARD9
deficiencyandareviewof48cases.(CARD9基因缺陷伴反复真菌感染的病例报道与48例综述)
发表期刊:BrJDermatol.;(5):-.
作者:权晟、李霞、施若非、赵肖庆、王博、王孝盼、胡伟国、曹华、郑捷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医院皮肤科
主要内容:
本文报道了一例反复发生严重真菌感染的病例。患者先后发生皮肤阿萨希毛孢子菌感染,消化道和膝关节的白色念珠菌感染,并伴有显著的高IgE血症。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血清的IgE水平与真菌感染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白色念珠菌刺激后,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干扰素-γ和白介素-17的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Sanger测序发现,患者的CARD9(含胱天蛋白酶募集域的蛋白质9)编码基因存在一个纯合的移码突变(p.DfsX60),患者的父母均为杂合突变携带者。
对相关文献回顾和总结发现,CARD9缺陷患者的血清IgE水平显著升高(中位数IU/mL),通过ROC曲线可将患者与其他健康人群区分(曲线下面积0.94,P0.);携带QX和QX突变的患者死亡率较高(24%:0,P0.05);在CARD结构域中的突变R18W,R35Q,R70W,G72S或Y91H,以及在Coiled-Coiled结构域中的突变QX携带患者更易于发生念珠菌感染(90%:20%,P0.)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60%:12%,P0.)。
原文摘要:
3.论文题目:Localproductionofprolactininlesionsmayplayapathogenicroleinpsoriaticpatientsandimiquimod‐inducedpsoriasis‐likemousemodel(皮损处产生的泌乳素在银屑病患者和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鼠模型的发病过程中具有病理作用)
发表期刊:ExpDermatol.;27:–.
作者:杨慧、李霞、薛峰、夏群力、赵忻、王迪歆、陈利红、曹华、徐涵、沈小雁、袁卫如、赵肖庆、施若非、郑捷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医院皮肤科
主要内容:
泌乳素(Prolactin,PRL)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与应激相关的激素。本研究为证明PRL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一方面通过临床对照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血清中PRL水平、皮损处PRL及Th1/Th17细胞因子的mRNA水平、皮损处PRL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同时发现,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处PRLmRNA水平和PRL蛋白水平呈正相关,但和血清PRL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另一方面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样鼠模型的皮肤中PRL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血清PRL水平无明显差别。进一步研究发现,用PRL拮抗剂处理过的银屑病样鼠模型的皮肤炎症明显改善,血清中PRL水平、皮肤PRL及Th1/Th17细胞因子的mRNA水平也都明显下降。以上结果提示,PRL是银屑病发病中的重要致炎因子,且皮肤局部产生的PRL在致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原文摘要:
4.论文题目:Immunomodulatoryeffectsofsleep
deprivationatdifferenttimingofpsoriasiformprocessonskininflammation(在银屑病炎症过程的不同时间点睡眠剥夺产生的免疫效应不同)
发表期刊:BiochemBiophysResCommun.May28;(2):-.
作者:杨慧、李霞、张莉、薛峰、郑捷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医院皮肤科
主要内容:
通过多平台环境法建立小鼠睡眠剥夺模型,联合低剂量咪喹莫特(Imiquimod,IMQ)诱导银屑病样皮损,探索不同应激时间点的致炎效应。本研究将小鼠分为5组:CON组(对照组)、IMQ-S2组(每天外用IMQ31.25mg,连续5天,并在第4、5天持续睡眠剥夺)、S2-IMQ组(每天外用IMQ31.25mg,连续5天,并在第1、2天持续睡眠剥夺)、31.25组(每天外用IMQ31.25mg,连续5天)和62.5组(每天外用62.5mgIMQ,连续5天,作为阳性对照)。与IMQ-S2组和31.25组比较,S2-IMQ组小鼠的皮肤炎症更重,皮损处催乳素(PRL)、IL-17AmRNA水平明显升高,淋巴结中IL-17AmRNA水平亦明显升高。流式细胞分选技术结果示,与IMQ-S2组和31.25组比较,S2-IMQ组小鼠淋巴结中γδT细胞、IL-17A+γδT细胞、树突状细胞(DC)和MHCII+DC比例明显增多,皮肤中γδT细胞比例也明显升高;然而,S2-IMQ组皮损处的DCs比例明显低于IMQ-S2组。以上结果表明,在睡眠剥夺加重银屑病的过程中,早期应激比晚期应激更易加重皮肤炎症。该过程可能与γδ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DCs的迁移有关,通过上游因子IL-1β和IL-6的升高刺激银屑病关键致病因子IL-17的分泌。
原文摘要:
5.论文题目:Influenceofstressonthedevelopmentofpsoriasis(应激对银屑病发病的影响)
发表期刊:ClinExpDermatol.Oct8.doi:10./ced..[Epubaheadofprint]
作者:杨慧、郑捷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医院皮肤科
主要内容: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它是在特定遗传背景下,经过感染、应激等环境因素的刺激后发病。大量相关研究和案例报道发现,应激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十年来,关于应激诱发/加重银屑病的机制研究已经取得了诸多进展。其致病通路主要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本文主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总结,归纳应激和银屑病的相关性及其潜在机制。
原文摘要:
6.论文题目:Thebenefitofaceramide-linoleicacid-containingmoisturizerasanadjunctivetherapyforasetofxeroticdermatoses(含有神经酰胺-亚油酸的保湿剂有助于干燥性皮肤病的治疗)
发表期刊:DermatologicTherapy,,32(4).
作者:杨琦、刘敏、李霞*、郑捷(*通讯作者)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医院皮肤科
主要内容:
以特应性皮炎、慢性湿疹、冬季瘙痒症为代表的干燥症主要以瘙痒、鳞屑、干燥为临床表现,这可能与患者皮肤屏障受损相关,而患者瘙痒-搔抓的恶性循环可能进一步加重皮肤屏障损害。我们探究含有亚油酸及天然神经酰胺的保湿剂是否有助于修复患者的皮肤屏障并缓解其瘙痒症状。基于名受试者的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显示,相较于单用0.1%糠酸莫米松软膏,联合亚油酸-神经酰胺保湿剂可促进特应性皮炎和冬季瘙痒症症患者的表皮屏障修复,有效缓解瘙痒症状,减少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的副作用。然而,对于慢性湿疹患者,联合治疗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我们认为亚油酸-神经酰胺保湿剂可用于干燥症的辅助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亚油酸不仅可以有效补充丢失的神经酰胺,且可以作为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PAR)激动剂,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的脂质合成,加速皮肤屏障修复。
原文摘要:
7.论文题目:SuccessfulTreatmentofSynovitis,Acne,Pustulosis,HyperostosisandOsteitisSyndromewithThalidomide:ACaseReport(沙利度胺治疗SAPHO综合征一例)
发表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ofDermatologyandVenereology.2(2):99-,June.
作者:徐倩楠、徐牧迟、赵肖庆、郑捷、朱海琴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医院皮肤科
主要内容:
SAPHO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同时累及皮肤及关节的疾病。其中S滑膜炎,A痤疮,P脓疱病,H骨肥厚,O骨炎是SAPHO综合征的主要表现。SAPHO综合征不仅诊断复杂其治疗亦是难点。本文通过病例报道提出沙利度胺治疗SAPHO综合征的方案,并就其可能机制进行探讨。
原文摘要:
8.论文题目:TheRolesofSkin-ResidentMemoryTCellsinDermatoses(皮肤定居记忆性T细胞在多种皮肤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发表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ofDermatologyandVenereology.2(1):29-32,March.
作者:徐倩楠朱海琴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医院皮肤科
主要内容:
本文就组织定居记忆性T细胞在多种皮肤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其中包括组织定居记忆性T细胞独特的免疫学特征和免疫学功能,以及上述特征和功能在银屑病、白癜风、特应性皮肤、蕈样肉芽肿以及固定性药疹中的作用。
原文摘要:
编辑:徐雯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