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省直三院即可订阅本 湿疹病因不明,可能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皮疹呈多形性。慢性期则局限,而且有浸润、肥厚、瘙痒剧烈等现象,容易复发。
抗组胺药物是一类通过与组胺受体结合拮抗组胺作用的药物,有抗组胺、止痒、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其可有效缓解组胺引起的皮肤瘙痒、红斑、风团及鼻痒、流涕、喷嚏、眼痒、结膜充血等,临床可用于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等的治疗,适用于经保湿及外用糖皮质激素等抗炎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的各类皮炎湿疹,包括特应性皮炎、脂溢性湿疹、接触性皮炎、钱币状皮炎、乏脂性湿疹、手足湿疹、淤积性皮炎等等。
适应症H1抗组胺药物适合用于经保湿及外用糖皮质激素等抗炎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的各类皮炎湿疹。轻度、限局性(<10%体表面积)的刺激性皮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乏脂性湿疹、角化性湿疹等,如果使用外用治疗能够控制症状,可以不使用抗组胺药。反之,也需要适当应用。多数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病程长,需长期用药,应首选二代非镇静性抗组胺药。
用药原则建议早用药、规律用药。对于已经发生的临床症状不起作用,因此给药要早,在症状出现前给药。初始治疗可以采用常规剂量,一种抗组胺药效果不好时,可以考虑换另外一种抗组胺药或联合其他抗组胺药。在患者知情同意,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某些药物也可以加倍使用。抗组胺药治疗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疗程尚缺乏研究,建议在症状完全消退后再酌情维持1~2周。
特殊人群用药妊娠及哺乳妇女不推荐常规使用抗组胺药。必需用药时,在权衡利弊、知情同意后,首选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或西替利嗪,也可以选择左西替利嗪、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其他B类药物。妊娠期需在妊娠满3个月后开始用药,哺乳期用药应停止哺乳。
老年人首选二代抗组胺药,加量及联合使用时要缓慢增加剂量或数量。
儿童由于学习原因,也应首选无中枢抑制作用的二代抗组胺药。此外,还应选用儿童合适的剂型,如口服液、滴剂、干混悬剂等。
肝、肾功能受损者首选二代抗组胺药。肝脏功能异常者可以首选阿伐斯汀、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等不经肝脏代谢药物,不必调整剂量。
注意事项不建议单纯使用H1抗组胺药物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应该适当配合外用药或其他系统药物如免疫抑制剂、选择性Th2细胞因子抑制剂、生物制剂及小分子抗炎药物等。
一代及某些二代抗组胺药可能有中枢抑制作用,产生嗜睡。司机等需保持高度警觉的人群及老年人容易摔倒应慎用。乙醇、镇痛药、催眠药等会加重其中枢抑制作用,要避免同时服用。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如红霉素)、西咪替丁及唑类抗真菌药会抑制药物代谢酶CYP3A4的代谢,升高依巴斯汀、咪唑斯汀、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等通过肝脏代谢抗组胺药的血药浓度,不应合用。
如有需要,请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谨遵医嘱。
文/李先贺(西区西药房)
编辑/冀慧丽 审核/陈爱云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权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