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抗击疫情中各类防护装备易引起

文章来源:湿疹样皮炎   发布时间:2025/6/25 19:48:38   点击数:
 中科爱心救助 http://nb.ifeng.com/a/20180427/6536099_0.shtml

抗击疫情中各类防护装备易引起的皮肤问题及处置措施

抗击疫情期间,广大医护工作者都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具体的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防护口罩、穿防护服、橡胶手套、防护口罩、眼罩、防水鞋等。部分医护人员由于需要长时间穿戴这些防护装备,由此造成的皮肤疾患及皮肤问题,可对穿戴者造成严重不适,因此预防与治疗尤为重要。

一、压力性皮损(头面部)

1、

由于皮肤受长时间压迫后,皮肤屏障功能下降、静脉回流不畅等造成的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弹力降低而致局部出现红斑、平整度下降等现象。多发于长时间佩戴口罩及防护用具后发生。此类皮损好发于额、鼻、额、耳廓后等部位。

2、

(1)清洁、消毒;

(2)红光治疗:20分钟/每次/每天;

(3)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用溶液+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软膏)

(4)皮肤屏障的修复

(5)色沉的预防

(6)抗瘢痕增生治疗

3、

根据人力资源合理安排班次时间,尽量选择宽沿口罩或适合个人尺寸的口罩和护目镜,根据情况适时更换口罩和护目镜的受压部位,局部定时评估面部常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部位并使用医用敷料保护风险皮肤区域。

二、皮肤浸渍、糜烂、皲裂,过敏性皮炎

1、

(1)皮肤浸渍、糜烂: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增多的表皮强度减弱,常见于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的状态下,表皮或粘膜上皮的局限性浅表缺损。皮肤质地变软继而形成皮炎,表现为水肿、红斑、易于被撕裂,引起继发性损伤。严重者皮肤屏障受损出现糜烂,容易继发感染。可由长时间戴防护手套引发。

(2)皮肤皲裂:皮肤角质层受损导致表皮脱落(脱皮),皮肤干燥出现线状裂纹,可伴有疼痛或出血。可由真菌感染或频繁使用消毒清洁产品洗手引发。

(3)过敏性皮损:与防护装备有关的过敏性皮损,主要是接触性皮炎;初期表现为淡红斑、轻度水肿、皮肤边界清楚;如接触物抗原性较强,时间久,而患者的敏感度又高,则在红斑的基础上可发生丘疹、荨麻疹、水疱、甚至大疱、渗出、糜烂;自觉症状主要表现为瘙痒、烧灼感,重者疼痛。

(4)其他类型皮损:因长时间穿戴防护装备,既往皮肤问题或疾病受激惹或加重。出现灼热、瘙痒、干燥、潮红等问题,甚或出现湿疹、皮肤瘙痒症、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颜面再发性皮炎、痤疮、玫瑰痤疮等疾病。

2、  

需减少刺激,加强保湿的同时,每次清洁后需立即擦干,并涂抹医用保湿霜,伴过敏者,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膏,进行红光治疗,中药泡洗患处,2-3次/日。

三、预防与防护

1、保持工作环境通风、透气、干燥、定期消毒。

2、选择适合规格的防护服、隔离衣、口罩、手套、帽子、护目镜,避免因大小不合适而引起的挤压或摩擦。

3、穿戴前做好防护,长时间受压部位,如耳后、鼻背、颧颞、额部等部位可以贴一些医用纱布等做缓冲;穿透气性及吸湿性较好的鞋袜。

4、维持自身皮肤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和舒适性,可采用医用保湿霜保护皮肤。

5、贴身衣物以纯棉织物为宜,避免尼龙、醋酸纤维、合成氨纶织物等,且应保持宽松。

6、保护好皮肤以免破损,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如没有无菌要求的情况下,洗完后可涂抹医用保湿霜以及基础润肤保湿;皮肤患处尽量避免过度搔抓,避免热水烫洗。

7、如发生上述皮肤问题,请医院皮肤科就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fetylifeglove.com/jbyx/167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