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指皮肤或黏膜接触了某些刺激性、毒性或致敏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出现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多发生在暴露部位和接触部位,如头面、颈部、手背、腕、前臂等。轻者出现红斑、丘疹、色素沉着;重者出现糜烂、溃疡。
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很多,一般分为植物性、动物性、化学性三大类。常见的致敏物:
植物性,如漆树、荨麻、芒果、无花果、银杏等。
动物性,如动物的皮、毛和羽毛;毛虫、隐翅虫等动物的毒素。
化学性,如盐类、橡胶、塑料、油漆等化工原料;含铬、镍、汞等重金属制品;某些外用药如红花油、中药药膏、抗生素软膏等;化妆护肤品如含某些香料、染料、添加剂的香皂、唇膏、油彩、染发剂等;农药如敌敌畏、乐果等。
TIPS:使用化妆品或美发美甲用品不当,或质量问题,或个人体质等原因引起化妆品皮炎的患者越来越多。特别提醒大家,正确选择和使用护肤品,切忌乱用化妆品及频繁更换化妆品;皮肤出现过敏后,立即停用任何化妆品,观察皮肤变化。
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
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指局部长期、反复滥用,或误用皮质激素制剂外搽,或因使用含有皮质激素的护肤品治疗某些皮肤病后,对激素产生依赖而引起的急性、亚急性皮炎。伴有不适、潮红、脱屑、干燥紧缩感、烧灼感、刺痛、强烈的瘙痒等。其特征是停药后出现“反跳”现象,使原皮疹恶化,再用皮质激素制剂又可好转,若再停药皮炎再发,并可逐渐加重。
主要病因是皮质类固醇激素尤其多见于糖皮质激素应用不当,诱使患者激素使用过度。其病因复杂,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1.未能准确掌握外用激素的适应症,将激素用于不应该采用激素治疗的疾病如酒渣鼻、痤疮等,也有为了美容祛斑。增白嫩肤而长期错误地使用含激素的化妆品。
2.未能正确选择外用激素的品种。面部皮肤薄嫩、血管丰富的患者,应尽量不使用,必要使用时应该选择弱效激素,且短期使用。
3.用药剂量大或时间过长,如脂溢性皮炎、湿疹、银屑病、红斑狼疮等长期使用激素。激素的效能越强,使用时间越长,越易发生该病。
长期外用激素可导致:
表皮与真皮变薄
色素减退或沉着
血管显露
酒渣样、痤疮样皮炎
TIPS:正确选择外用皮质激素制剂,连用不超过2周,遵循递减原则,病情控制后应迅速停药;明确疾病性质,不滥用;平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及钙制品;避免过量食用糖、蛋白质、脂肪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禁忌饮用烈性酒类饮品;注重心理调护,配合医生治疗。
湿疹
湿疹是由多种复杂的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多形性皮损和易有渗出倾向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特征是瘙痒剧烈,病情易反复,可多年不愈。可发生身体任何部位,常见于头面、手足、乳房、四肢屈侧、外生殖器等处。
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过敏体质和第Ⅳ型变态反应有关。
内在因素
慢性感染病灶,如慢性扁桃体炎、中耳炎等;
神经因素,如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失眠等;
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如月经失调、糖尿病、妊娠等;
遗传因素,导致过敏素质如异位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
血液循环障碍及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炎、长期便秘等。
外源性因素
饮食因素,如摄入鱼、虾、牛羊肉、芒果等;
环境气候因素,如日光、寒热、干燥、潮湿等;
吸入物刺激,如花粉、尘螨、皮屑、羽绒、毛等;
生活用品刺激,如化妆品、肥皂、洗涤剂、塑料与橡胶制品等。
TIPS:避免或减少使用易致敏和有刺激的食物,饮食应清淡,多吃水果蔬菜,慎食热性水果;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剪指甲,皮肤瘙痒时避免用力搔抓等;保障充足睡眠,勤运动,增强体质;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暂时性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以局部水肿性损害及瘙痒性风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约15%~20%的人一生中患过一次以上荨麻疹,具有瘙痒剧烈,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可发生身体任何部位,以躯干、四肢、口唇多见。
发病病因复杂,约75%患者不能找到确切原因。一般与以下因素有关:
食物因素,含有特殊蛋白质的鱼、虾、蟹、鸡蛋、牛奶等最常见;其次为某些肉类及植物性食品如草莓、番茄或大蒜等香料、调味品。
物理因素,冷、热、日光、摩擦、压迫等刺激。
药物因素,青霉素、磺胺类、呋喃唑酮、血清制剂、疫苗等,常通过免疫机制引发荨麻疹;而阿莫西林、吗啡等药物为组胺释放物,能直接使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发荨麻疹。
动植物因素,昆虫叮咬,动物皮屑、羽毛及花粉的吸入等。
感染因素,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遗传因素,与家族遗传有关。
精神因素,如神经创伤、绝经期、妊娠期精神过度紧张等。
系统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恶性肿瘤、内分泌紊乱等也可引发荨麻疹。
TIPS:积极寻找病因并消除之,治疗原发病;忌食腥发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出风团期间避免吹风,晒太阳,不搔抓;注意气温变化,自我调摄寒温,加强锻炼;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药疹
药疹又名“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内服、注射、栓剂使用或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的皮肤黏膜炎症反应。其皮疹类型复杂,可呈红斑、丘疹、结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猩红热样药疹、麻疹样药疹、水疱等。严重时可累及机体的内脏器管,甚至危及生命。药物即有治病的效用,又可能引起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导致药疹的药物常见的有:
抗生素类:以青霉素、链霉素最多,其次是氨苄西林、氯霉素、土霉素等;
磺胺类:近年来这类药物使用频率已明显下降,故引发的药疹也已减少;
解热镇痛类:品种复杂,主要成分大多是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等,其中以吡唑酮类和水杨酸类的发病率最高,保泰松引起的药疹也很常见;
催眠药、镇静药与抗癫痫药,如苯巴比妥、甲丙氨酯、苯妥英钠等。
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等,如破伤风抗毒素、蛇毒免疫血清、狂犬病疫苗等。
某些中药及制剂,如葛根、天花粉、板蓝根、大青叶、穿心莲、鱼腥草等,成药中如六神丸、云南白药、牛黄解毒片等。
TIPS:合理用药,严格掌握用药指征、药量及使用时限;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争取早期诊断,及时处理;皮损忌用水洗,避免搔抓,忌用刺激性的外用药物;多饮开水,宜吃苋菜、白菜、芥菜、海带、紫菜等,忌食辛辣、鱼腥发物,如辣椒、桂皮、生姜、羊肉等。
皮肤美容网北京白癜风研究所海口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