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角度浅谈皮肤屏障,不同体质皮肤屏障

文章来源:湿疹样皮炎   发布时间:2024/3/10 13:17:52   点击数:
 

中医皮毛、皮部、玄府、浮络、爪甲、腠理组织结构及“疏泄”与“润泽”生理功能与现代皮肤组织形态和功能具有一定的同一性。大量文献研究表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主要与血燥、血热、湿热有关。

1.血燥理论

营血充足,汗液有源,再加上卫气司腠理开阖,汗液能正常排出,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并营养腠理肌肤,润泽皮肤,屏障完整,功能正常;营血亏虚时,不能滋养四肢皮肤,则皮肤易出现干燥、晦暗﹑粗糙和皱纹等问题,另外,血虚不能养肤,风从内生,表现为瘙痒。

若长期皮肤干燥,则会引起皮肤屏障结构受损,功能失常,使表皮水分蒸发加快,导致皮肤干燥进一步加重,出现瘙痒、脱屑﹑敏感度增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临床上多见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相关疾病的稳定期,如银屑病稳定期、特应性皮炎﹑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等。基于血虚风燥特点治以养血润燥,使得皮肤气血充盈,汗孔毳毛得滋,皮肤润泽,相当于提高皮肤含水量和脂质含量,恢复皮肤屏障功能。

2.血热理论

血热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可由七情内伤,气滞郁久化火,热伏营血;饮食不节,以致脾胃失腠理,导致营卫气血失常而引发诸症。皮肤表现为红斑、炎性红色丘疹、糜烂、毛细血管扩张、敏感皮肤、油腻等,血热证多见于炎症反应较明显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性疾病如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急性期等,糖皮质激素为辛温之品,长期用则化热而形成火毒,热入血分,血热生风,风热血热挟药毒之热燔灼阴津,津液内耗,肤失所养,表现为皮肤潮红、干燥、紧绷感、毛细血管扩张等症状,故治法应注重清热凉血解毒。

3.湿热理论

湿热邪气是皮肤病中较为常见的致病因素,其发病与皮肤生理特征有关。一方面,皮肤护卫肌表,防御外邪侵袭;另一方面,皮肤通过玄府开闭、腠理开阖,对人体的水液代谢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无论是外来湿热邪气侵袭,还是人体的水液输布失调都容易引起皮肤湿热病。

临床上,湿热之邪致病大多因起居不慎而外感湿、热之邪,外邪侵犯机体、浸淫肌肤而发病,或因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嗜厚腻之品,脾胃内伤﹐脾失健运,水湿不化,郁而化热而发病;此外,若湿热邪气内聚,加之外邪侵犯机体,内外邪气相引,可共同为病。基于湿热这样的致病特点,在诊疗皮肤疾病时非常重视对湿热的治疗﹐治湿是多种皮肤病治疗的根本,而治热是关键,根据湿热侧重不同可分为“热重于湿型”和“湿重于热型”并采用不同的治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fetylifeglove.com/lctx/15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