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天虽高温骄阳似火,但放了暑假的小朋友们还是忍不住外出游玩,想在这难得的假期尽情地多嗨一把!岂不知,就当他们在烈日下尽情玩乐时,一个无形的“坏蛋”已悄悄地向他们袭来。
近日,随父母在海宁定居的有个叫小灵的小朋友,因和小伙伴在烈日下疯玩数小时,就被这个“坏蛋”盯上了!
疯玩后面部可怕水肿
小灵的老家在云南。几年前,由于父母在海宁工作,他就随父母来到海宁定居、读书,平日里忙于学习,小灵很难回趟老家;最近放暑假了,小灵终于可以回趟老家。在父母的陪伴下,他一回到从小生活的家乡,吃上家乡的美味,见到许久未见的小伙伴,向他们讲述着在海宁经历的新鲜事,显得格外开心……
返回海宁的前一天,尽管烈日当头骄阳似火,小灵还是和难分难舍的小伙伴们在户外疯玩了数小时。父母驾车带他回海宁时,发现他的皮肤有些发红,但都没有在意,只是觉得晒太阳后发红很正常,过段时间就好了。
但驾车过过服务区时,小灵的妈妈突然发现,坐在后排的小灵整张脸都变得红肿起来,而且还有小水疱。吓得原本打算在服务区过夜的爸爸,立即发动车子赶回海宁。
他们一回海宁,便急匆匆医院。到医院时,小灵的脸上已经出现了充血水肿,脸上有小水疱,面部疼痛明显,而且还出现了张口、睁眼困难。门诊医生立即将小灵收治入院。入院后给予了积极、对症的治疗和护理。目前,小灵已治愈出院。
请警惕“日光性皮炎”
只是在大太阳下玩了数小时,小灵的面部怎会变成这个样子?医院了解到,这是因为小灵被“日光性皮炎”盯上了。
医院儿科医生介绍,日光性皮炎又称急性日晒伤,晒斑,是皮肤接受强烈光线照射引起的一种急性损伤性皮肤反应,患处皮肤表现为红肿、灼热、疼痛,甚至出现水疱、灼痛、皮肤脱屑等症状,有的患者还会出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本病春末夏初多见,好发于儿童、妇女、滑雪及水面作业者,其症状程度与光线强弱、照射时间、肤色、体质等有关。”医生表示,日光性皮炎一方面是皮肤接受了超过耐受量的紫外线照射,另一方面可能是患者个体属于易晒伤皮肤,在紫外线照射后容易引起晒伤;长期、长时间暴露于高强度的紫外线环境下是引发该病的高危因素。
大太阳下,是否被“日光性皮炎”盯上如何判断呢?
医生介绍,从时间上看,日光性皮炎一般在日晒后数小时至十余小时内出现,日光过强或暴晒后也可以迅速出现急性日晒伤症状;发病部位暴露于日晒的部位;症状为日晒处可出现边界清楚的鲜红色红斑,严重者可出现水疱破裂、糜烂,随后,红斑颜色逐渐变暗,通常在3~7日内消退,随后出现脱屑,可留有色素沉着或减退,部分患者日晒后仅出现皮肤色素的变化,呈现即刻或迟发性色素沉着性晒斑。日光性皮炎患者可能有灼热感或刺痛感,可能影响睡眠;个别患者可伴发眼结膜充血、眼睑水肿;患者还可能伴随发热、头疼、畏寒、乏力、恶心和全身不适等症状,也有可能出现心悸、意识障碍甚至休克等表现。
假如发生了日光性皮炎后怎么办?医生介绍,于晒伤的部位,应避免进一步接触以及避免再次日晒,以免造成感染或二次损伤;轻、中度的晒伤,可使用以芦荟为基础的凝胶、局部保湿霜,涂抹或湿敷缓解疼痛和不适感;当有水泡出现时,轻轻包扎或用纱布覆盖以防止感染,避免打破水疱,因为打破水疱后会减缓愈合过程,增加感染的风险;如果水疱破裂,应使用温和的肥皂和水小心清洗,然后用湿敷料覆盖,如生理盐水或凡士林浸透的纱布。
医生表示,当水疱破裂和皮肤剥落时,可以去除干燥的组织片,并涂上防腐软膏或氢化可的松霜;应多喝水补充体液,防止流失;药物治疗方面,一般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和糖皮质激素,严重者可用3%硼酸水湿敷。有全身症状者可口服抗组胺药、羟氯喹、维生素C、非甾体类抗炎药,严重者可使用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
预防日光性皮炎,家庭护理很重要
暑期,小朋友们免不了户外活动,又该如何预防日光性皮炎呢?医生表示,家庭护理很重要。在此,可以给大家支几招:
1.有晒伤的患者应避免进一步暴晒,避免发生感染和二次晒伤。
2.患者应找寻阴凉处或减少光照。
3.小于6个月的婴儿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4.避免在每天日照强度最强烈的时间段上午十点到下午两点外出,若外出应做好防晒工作,外出应穿戴防护衣物,如长袖和阔边帽,以及按照医生建议涂抹防晒系数较高的光谱防晒霜。
5.发生日照性皮炎后应尽量穿宽松、柔软的衣服,避免摩擦患处,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清洁用品清洁患处。
6.患者可以自己总结一下,观察皮炎发生是否和接触的食物、化妆品、药品等有关,如果发现其中有关联,最好能避免接触。
来源:读嘉
医院提供
添加下方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