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的地榆

文章来源:湿疹样皮炎   发布时间:2018-9-19 18:33:08   点击数:
 地榆

地榆是蔷薇科地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纺锤形粗壮跟,短柄小叶,紫红色花瓣,果实包藏萼筒内。别名“黄爪香”、“玉札”、“玉豉”或“酸赭”等。

分布在亚洲北温带、广布于欧洲以及中国,生长于海拔30米至米的地区,常生于灌丛中、山坡草地、草原、草甸及疏林下,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功能主治

地榆根入药,性微寒、味苦。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地榆具有止血凉血、清热解毒、收敛止泻及抑制多种致病微生物和肿瘤的作用,可治疗吐血、血痢、烧灼伤、湿疹、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病大出血、便血、崩漏、结核性脓疡及慢性骨髓炎等疾病

临床应用

1.治小儿肠伤寒

4~14岁小儿用地榆1两,白花蛇舌草5钱,水3碗煎至60毫升内服,4岁以下减半。每日~3次,待体温下降后改为每天服1次,至大便培养阴性为止。

经治57例14岁以下的患儿,结果49例治愈,8例无效。治愈病例平均退热天数为7.3天,最短天,最长19天。实验证明,1:5或1:10的地榆汤均有抑菌作用。治疗中未见副作用发生。

.治疗烧伤

将地榆焙干研成极细粉末,过筛;另用麻油(或菜油)煮沸,然后迅速投入地榆粉,搅拌使成糊状,盛于消毒缸内备用。用时将药糊直接涂于创面,可以很快形成1层厚厚的药痂,能起到预防和控制感染,消除疼痛,促进创面迅速愈合等作用。一般适用于一、二度烧伤、烫伤病人。

3.治疗皮肤病

将地榆炙黄,研细末过筛,以凡士林配成30%药膏,外敷患部。敷膏前依皮损的不同情况先以油类擦洗或1:高锰酸钾溶液湿敷。

经治湿疹及湿疹样皮炎,脂溢性湿疹,下肢静脉曲张性湿疹及糜烂感染型足癣等疾患共例,结果治愈47例,显效及有效50例。平均治愈日数为8.3天。以湿疹及湿疹样皮炎的治愈率最高,脂溢性湿疹及下肢静脉曲张性湿疹共6例全部有效。

4.治疗结核性脓疡及慢性骨髓炎

用地榆制成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药克,每日1次,每次4毫升,肌肉注射;或用地榆5%浓煎口服,每日1剂,小儿酌减。亦可肌注与口服交替进行。一般以1个月为一疗程。临床治疗4例结核性脓疡,例慢性骨髓炎,结合外科常规治疗,均收到一定效果。

地榆用药禁忌

本品性凉苦涩,故虚寒及出血有瘀者慎服。对于大面积烧伤,不宜使用地榆制剂外涂,以防其所含水解型鞣质被机体大量吸收而引起中毒性肝炎。

食用疗法1地榆粥

:地榆0克,大米克,白糖适量。

:将地榆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

:可清热凉血,适用于衄血、咯血、吐血、尿血、痔疮出血、崩漏、血痢不止及水火烫伤等。

地榆猪肠汤

:防风、地榆、槐角各15克,猪肠1段,调味品适量。

:将诸药择净,猪肠洗净,纳诸药于猪肠中,放置于锅中煮熟后,去诸药,将猪肠切片,放回汤中,调味煮沸即成。

:可祛风止血,适用于痔疮下血。

3地榆炒石耳

:地榆克,干石耳30克,调味品适量。

:干石耳去杂洗净,用温水泡软,撕成大碎片待用;地榆洗净,沥干水。炒锅内放植物油烧至六成热,下花椒粒、石耳、食盐炒几下,速放葱花、地榆、酱油合炒至熟,放适量味精、香油,起锅即成。

:可清热解毒、疏肝降压,适用于高血压、高脂血症。

 

4地榆三七花汤

:地榆00克,干三七花10克,调味品适量。

:地榆洗净,沥干水;干三七花洗净入汤锅,加入清汤、食盐烧沸分钟后,放入地榆,烧沸至熟,起锅放味精即成。

:可平肝降压,适用于高血压。

猜一猜这味中药是什么?

请在留言处写下您的答案~

每日下午5点或第二天头条留言处

公布答案哦~

欢迎大家多多参与~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tg

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九歌()

冬季养生

千金方与本草纲目

解读医学经典,传承千年智慧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三级专科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共要花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fetylifeglove.com/zlyy/89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