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顽固性皮肤病,迁延日久,病情缠绵,反复发作,治疗比较困难。特应性皮炎在临床上表现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和成人期三个时期。各个时期表现的症状都有所不同,婴儿期的特应性皮炎是最为难治的,医院的专家为大家介绍下婴儿期特应性皮炎有哪些症状表现。
婴儿期的特应性皮炎,又被称为“婴儿湿疹”。通常是在出生后数天、数周或数月内发作。随着婴儿的长大,在两三岁时,会逐渐好转、痊愈,但有很多患者在儿童期、成人期的时候会复发,也有少数患者不会好转,病情会一直延续下去。
中医把婴儿期的湿疹称之为“奶癣、苔癣”,属于胎毒引起的。明朝陈实功所著的《外科正宗》中说到:“奶癣,因儿在胎中,母食五辛,父餐炙爆,遗热于儿,生后头面遍发奶癣,流脂成片,睡卧不安,搔痒不绝。”此处指出了婴儿期特应性皮炎的病因和现代医学说的遗传性不谋而合,父母是湿热体质,在孕育中,移热于胎儿导致出生后不久就发作胎癣,书中描述的症状也属于现在的渗出型婴儿期特应性皮炎。
由于婴儿皮肤娇嫩,又在胎内蕴毒,出生后胎毒外发,无力抵抗,攻于皮肤而成。“渗出型”的婴儿期特应性皮炎,好发于面部,特别是两颊和额头,初发时为急性红斑,丘疹,到了病势凶猛的时候,两颊损害可融合成显著高出皮面的水肿性大片面积,上有丘疹、水疱、脓疱、浆液或脓液和黄痂,伴有瘙痒和灼痛感。在痂的裂缝中溢出浆液或脓液,有时下滴成珠状。渗液多时可将部分黄痂冲掉,暴露出糜烂面,也可以因为剧烈的瘙痒而挠抓,导致局部的脓痂剥落出现糜烂面。糜烂的部位,不易收口愈合,一直往外渗出黄水,患者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下生存。糜烂部位如果护理不当,被继发感染后就会有一层硫磺色的脓苔覆盖在上面,还会引发局部淋巴结肿大、全身发热等不良反应。
清朝乾隆皇帝下令,医院第三代传人刘裕铎与吴谦主持编撰医学巨著《医宗金鉴》其中也有特应性皮炎的描述:“此证生婴儿头项,或生眉端,又名奶癣。痒起白屑,形如癣疥,由胎中血热,落草受风缠绵,此系干癣;有误用烫洗,皮肤起粟,搔痒无度,黄水浸淫,延及遍身,即成湿疮”。这里就阐述了婴儿期特应性皮炎分为干癣和湿疮两种类型,这里所说的湿疮上面已经说明了,就是渗出型特应性皮炎。
干癣型的特应性皮炎,也就是现在所说“干燥型”。这类型发无定处,病势比渗出型缓和一些,初现的时候为亚急性红色斑片,呈淡红色或暗红色,好发于躯干和四肢,瘙痒明显。红斑上面长有密集的针头大小丘疹水疱,皮损处的皮肤干燥,覆盖有鳞屑或薄的痂皮,皮损的边缘可以自动恢复,恢复后红色斑片消退皮损会变的干燥,自动恢复只限于皮损的边缘处;也可以无休止的扩散蔓延,甚至泛发至全身,皮损出的颜色一直呈潮红色。由于不断搔抓,损害逐渐变厚,出现苔藓样变,时好时坏,经久不愈,严重者皮损面积扩散较广导致全身肌肤甲错。皮损上面针头大小的水疱也会破裂渗出黄水,把覆盖在上面的鳞屑变成黄色。病情严重的在水疱破裂后的两三天,就会进行一次大面积的一层一层的黄色鳞屑脱落
婴儿期的特应性皮炎治疗是很困难的,患者家长一定要及时带医院接受正确的治疗,及早治疗才有愈期,如拖延日久或治疗不当,都会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