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样皮炎是一种与谷胶过敏性肠病相关的皮肤炎性疾病,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疱疹样皮炎最初可表现为肠病,超过75%的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肠道病变,表现为小肠粘膜变平甚至萎缩,然而胃肠道反应却不常见。有24%的肠病患者可出现疱疹样皮炎。
该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好发于15-40岁的年轻人,男性稍多于女性,白种人多发。表现为瘙痒性丘疹及水疱,好发于肘部、膝盖、前臂近端伸侧、头皮及臀部等。真皮乳头层发现IgA沉积可供确诊。
发病率
疱疹样皮炎是一种罕见病,在北欧国家的发病率为11.5-75人/十万人口。而谷胶过敏性肠病则更为常见,在欧洲的发病率达到1%,其中有症状者约占六分之一。疱疹样皮炎的误诊率很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估计其误诊率超过95%。
疱疹样皮炎为什么容易被漏诊?
疱疹样皮炎的水疱和瘙痒等表现容易与湿疹、丘疹性荨麻疹、疥疮、天疱疮和类天疱疮等其他皮肤病相混淆。此外,由于瘙痒导致的搔抓,小水疱往往被抓破而表现为糜烂和抓痕。而对于肠病患者,由于仅20%的患者出现症状,因此谷胶过敏性肠病也容易被漏诊。
如果疱疹样皮炎被漏诊,患者的皮肤症状可能反复出现,出现显著的肠病,并可能出现骨质疏松症、贫血等并发症,也可增加患小肠淋巴瘤的风险。无谷胶饮食可能减少淋巴瘤患病风险,不过证据尚有限。
误诊可能导致错误的治疗,比如误诊为湿疹或银屑病可能导致患者错误使用糖皮质激素。同时,该病的诊断有利于其伴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病、红斑狼疮、I型糖尿病、恶性贫血和Addison’s病等的发现。
如何诊断疱疹样皮炎?
特征性的疱疹,伸侧多见,剧烈的瘙痒可导致明显抓痕,这一点应注意与湿疹鉴别,注意追踪有无疲劳、胃肠道症状和贫血表现。有10%的患者具有谷胶敏感性肠病或疱疹样皮炎家族史。
辅助检查
血清IgA,尤其是IgA-tTG升高可支持肠病的诊断,其敏感性在98.5%,特异性为98%。血细胞计数、维生素B12、叶酸、铁蛋白、尿素、电解质等水平可提示是否存在小肠吸收不良。另外应查甲状腺功能以排除伴随的甲状腺疾病。
如血液检查提示肠病,应在皮损周围正常皮肤处取活检,直接免疫荧光检查见真皮乳头层颗粒状IgA沉积可诊断疱疹样皮炎,敏感性为90%。组织病理表现为以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浸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