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手足口病每年发病超万例。有数据显示,年我国法定传染病报告中,手足口病以发病人数.6万位居第一。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有哪些?部位一:口部位二:手部位三:脚部位四:臀部和四肢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手足口病的传染性很强,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只要携带有相关病毒就可成为传染源,主要有以下途径:密切接触者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可具有传染性)、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咽喉分泌物、唾液、打喷嚏喷出的飞沫等);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后可感染;幼儿园和托班机构、中小学也是重点感染场所;间接经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水杯、牙杯、衣物、玩具、碗筷、奶瓶、奶嘴、床上用品、桌椅表面、门把手等传播。一般来说,大部分手足口病对于孩子危害不大,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少数手足口病(尤其3岁的儿童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并发症。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即便存活也可能留有包括神经系统损害在内的后遗症。
由此可见,尽早采取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得手足口病十分重要。
应对手足口最重要的就是疫苗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监测显示,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最主要的病原体。EV-A71型灭活疫苗可预防因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和脊髓灰质炎样的麻痹等,可以减少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的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EV-A71型灭活疫苗用于6月龄~5岁儿童,一般是免疫程序为2剂次,间隔1个月,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手足口疫苗在接种两针后至少能保护5年以上。说到这里,有家长会问下面三个问题:1.孩子打了手足口疫苗为什么还得手足口病?因为手足口疫苗用于预防EV71病毒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另外,同其它疫苗一样,手足口疫苗接种后不一定产生%的保护效果,从接种疫苗到产生保护也需要一段时间。不过从整体而言,目前的手足口疫苗可以减少30%~40%的手足口病风险。2.孩子以前得过手足口病还能接种手足口疫苗么?如果之前孩子明确是因EV71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无需接种手足口疫苗;同时,孩子手足口病是由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仍建议接种手足口疫苗。手足口疫苗为灭活疫苗,即使以往得过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再次接种手足口疫苗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相当于加强免疫),所以,儿童手足口病痊愈即可接种。3.目前EV71疫苗免费接种吗?现阶段该疫苗尚属第二类疫苗,需要家长自费、自愿选择接种。以下8情况,不宜接种疫苗:1.体温超过37.5℃,有腋下或淋巴结肿大,治愈后再接种;2.接种这几天出现感冒、发烧和腹泻等症状,暂缓接种疫苗;3.严重营养不良、患有严重佝偻病或先天性免疫缺陷;4.孩子空腹饥饿时,不宜接种;5.皮炎、化脓性皮肤病、严重湿疹都是接种疫苗的黑名单;6.严重哮喘、荨麻疹等过敏体质;7.神经系统发育不正常,患有脑颅损伤、脑炎后遗症、癫痫病等疾病;8.患有严重心肝肾疾病、急性传染病和活动型结核病。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1.注意隔离、室内多通风:尽量不要宝宝在人群集中的地方,避免与健康儿童接触,直至体温正常。多通风,每天开窗通风至少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同一室内的人数不要太多,避免患儿继发感染。2.观察病情:注意观察宝宝是否有新的症状如: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头痛、眼球震颤或上翻、呕吐、易惊、肢体抖动、吸吮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定期监测体温,一般每4个小时可以测一次体温,如体温超过38.5℃(腋温),每1~2小时测一次体温。3.饮食护理:患有口腔内的疱疹的宝宝,吃饭都会疼痛。所以,在饮食上要注意尽量食用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食物,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为主,避免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同时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餐后宜用温水漱口;注意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以避免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4.皮疹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可用温水擦浴,穿宽松、柔软的衣物,并注意保持干爽;剪短指甲,以免抓破皮疹,必要时可戴「手套」;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及时处理患儿大小便(尿不湿等),保持臀部的清洁与干燥;如疱疹未破溃,可涂以炉甘石洗剂;如疱疹破溃,可涂以碘伏等刺激性小的消毒剂,并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5.注意消毒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患儿玩过的玩具、用过的奶具、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应彻底消毒。6.药物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目前来说以对症处理为主。如果发热并有不适感或可考虑服用退热药。常用药物有:布洛芬口服:5~10mg/(kg?次);对乙酰氨基酚口服:10~15mg/(kg?次);两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6小时。最后,小编提醒家有1~5岁宝宝的家长,春季这个时间段一定要带宝宝及时接种疫苗,避免宝宝病毒性感染引起健康问题及时做好预防。参考资料:
1.钱素云,李兴旺.我国手足口病流行及诊治进展十年回首.中华儿科杂志,,56(5)-.2.国家卫健委《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年版)》权威发布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肠道病毒71型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年版),中华儿科杂志,,49(9):.手足口病临床分期及对策,中国循证儿科杂志,9,4(3):-.手足口病诊疗指南(年版)节选,中国社区医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