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
1疣疣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引起的表皮良性增生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的手部。疣通过接触传播,大部分疣体在数周或数月内自发地被清除,其余疣体可多年持续存在甚至终生。破坏正常皮纹是疣最重要的诊断特征。
01寻常疣
寻常疣初发为扁平肉色丘疹,进而发展成灰褐色半球形过度角化的皮损,表面可有黑点,黑点为毛细血管栓塞所致,有助于诊断。
局部外用水杨酸制剂、液氮和电烙术是首次治疗的最佳方法。
02丝状疣和指状疣
类似指状的肉色增生性突起,常见于口周、胡须部、眼睑和鼻翼。
这类疣最容易治疗,可用刮匙紧贴基底一次性刮除疣体。
03扁平疣
扁平疣为粉红色、淡褐色、淡黄色的扁平丘疹,轻度隆起,多呈线状排列,通常数量较多。好发于前额、口周、手背部、剃须部位。
治疗疗程较长,易出现抵抗治疗。
04跖疣
跖疣发生在足底部受压部位,多个疣体融合可形成镶嵌疣。
只要跖疣不引起疼痛,一般无需治疗;而疼痛性的跖疣必须治疗。
05甲下及甲周疣
甲下及甲周疣对化学和外科手术治疗更为抵抗。靠近指甲的疣只是冰山一角,更大的疣体可能在甲下。
手指尖和足趾尖是敏感部位,治疗后产生的炎症和水肿可引起剧痛。
06生殖器疣
生殖器疣为宽广的基底上散在淡红色大小不等的多发突起,表面光滑或呈天鹅绒样,潮湿,缺乏其他部位疣的过度角化的特点,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病毒感染疾病。
因为皮损周围存在HPV亚临床感染,HPV不能完全根治。去除肉眼可见的皮损可以降低病毒传播几率,但任何治疗手段都存在高复发率。
2传染性软疣传染性软疣是由双链DNA痘病毒感染所致,其特征为散在分布,有轻度脐凹,皮损常成簇出现,与寻常疣不同的是掌趾部不受累。可通过自身接种、搔抓、接触皮损或污染物传染。
治疗必须个体化治疗。儿童皮损较多时,宜用不遗留瘢痕的保守治疗方法,成人生殖器部位的病变应积极治疗,防止性接触传播。
疱疹
1单纯疱疹单纯疱疹是由HSV感染所引起,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直接接触活动皮损或接触到含病毒的体液以及无活动性病灶患者的宫颈分泌物传播。病毒在原发感染部位复制,病毒体通过神经轴突逆行至脊神经节,并潜伏于神经节内。
典型前驱症状包括局部疼痛、淋巴结压痛、头痛、全身痛、发热等。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集簇性水疱,大小均一,继之水疱中央有脐凹。
01口唇单纯疱疹口唇单纯疱疹最常见的原发症状为龈口炎和喉炎,好发于1~5岁儿童,潜伏期3~12天。口腔复发性单纯疱疹表现为口腔局限性的集簇性小溃疡,最长累及唇红缘。
口服阿昔洛韦、泛昔洛韦、伐昔洛韦可用于治疗原发感染、复发感染及抑制治疗。
02皮肤单纯疱疹单纯皮疹可发生在皮肤的任何部位。
口服抗病毒药是有效的抑制疗法,尤其对复发性和臀部单纯疱疹。
03疱疹性湿疹疱疹性湿疹(Kaposi水痘样疹)通常有两个发病条件:特应性皮炎和HSV感染。特应性皮炎迅速泛发的皮肤单纯疱疹,病情从轻度至短暂致死不等。大部分病例为HSV原发感染,皮损发展为典型损害,通常有自限性。疱疹好发于面部,正常皮肤也可累及,发作后10天,多数水疱变为脓性,有明显脐凹。
婴幼儿疱疹性湿疹是急症,早期应用阿昔洛韦挽救生命。
2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一种累及单个皮肤区域的病毒感染,由早期侵入表皮,后潜伏于脊神经节内的水痘病毒激活所致。
起初为大小不等的水肿性红斑,涉及部分或全部皮节区域,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群集性水疱,水疱大小不一。
水痘
水痘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感染性疾病,通过空气飞沫或水疱液传播。患者在发病前两天至所有皮损结痂期间均有传染性。水痘痊愈后通常获得终生免疫。发生水痘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潜伏于整个轴索的神经节内。
皮疹起初为2~4mm大小的红色丘疹,边缘不规则(“玫瑰花瓣”),表面出现薄壁小水疱(“露珠”)。8~12小时内水疱出现脐凹、疱液浑浊、破裂、最终结痂,红色基底消失。水疱阶段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温和的止痒液、冷湿敷、温水浴和解热剂可缓解症状,抗组胺药可控制表皮脱落,继发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感染者应使用抗生素。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杂志原文!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订阅方式:①邮局订阅(适用于单位或图书馆统一征订)。全国邮发代号:2-。②编辑部直接订阅(适用于单位批量或个人订阅)。通过邮局汇款至“北京市东城区南门仓5号《实用皮肤病学杂志》编辑部”注明订阅数量、邮寄地址,并请致电-。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