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日铺医话湿气加重怎么办教你摆脱湿气

文章来源:湿疹样皮炎   发布时间:2019-10-31 19:25:42   点击数:
 

视频版:

文字版:

一、什么是“湿气”和“湿邪”?

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叫“湿气”。湿字有水字旁和显字构成,就是水液过多的意思。中医认为,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可以概况为“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这六种气分布于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春夏的过度时期又称为长夏,就是农历的六月,没错,现在就是长夏的时候。

这个时候天气闷热而多雨,就形成了我们南方特有的湿热气候。有些人可能会问:我们想知道的是我自己体内的湿气是否重,不是问气候啊!这里就要提到中医的“天人合一”观,意思是我们的身体状况和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体内的湿气来源正是受自然界的湿气影响。正常的湿气过度而称为治病因素了,就称为“湿邪”。

湿邪是个十分讨厌的治病因素。俗话有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湿邪属于阴邪,无孔不入,粘腻难除;容易损伤阳气。

湿气遇寒则成为寒湿,这就好比冬天的时候,如果气候干燥,不管怎么冷,人都还是能接受的,但如果湿气重,人就很难受了。南方的冬天比北方的冬天更令人感觉冰凉刺骨,就是因为南方湿气比较重,寒湿袭人。

湿气遇热则成为湿热,如同下大雨前的闷热感,常让人喘不过气来,明显不如烈日当空、气候干燥的时候来得痛快。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风寒湿杂合成了风湿,就容易关节疼痛,肿大畸形,活动困难,经年难愈。湿气停留在皮下,就会导致形体肥胖臃肿,也是不好处理的健康问题。

二、湿气重有什么表现?

那么,怎样判断自己体内是不是湿气重呢?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

1.起床时看感觉

有的人,每天早上七点该起床的时候还觉得很困,觉得头上有种东西再裹着,让人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种东西在包着,让人懒得动弹,那么,不用看舌头,也不用看大便,也能判断他体内湿气很重。中医里讲"湿重如裹",这种被包裹着的感觉就是身体对湿气的感受,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衬衫似的那么别扭。

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是不是发酸、发沉。当小腿肚子发酸发沉时,也是体内有湿气的典型特征。

2.如厕时看大便

什么样的大便才是正常的呢?"金黄色的,圆柱体;香蕉形的,很通畅"。

(1)如果大便不成形,长期便溏,必然体内有湿。

(2)如果大便成形,但大便完了之后总会有一些粘在马桶上,很难冲下去,这也是体内有湿的一种表现,因为湿气有黏腻的特点。

(3)如果不便于观察马桶,也可以观察手纸。大便正常的话,一张手纸就擦干净了。但体内有湿的人,一张手纸是不够用的,得三到五张才能擦干净。

(4)如果有便秘,并且解出来的大便不成形,那说明体内的湿气已经很重很重了,湿气粘腻性让大便粘在肠子上,被肠子吸收,而不让它排出体外。这样,粪毒入血,百病蜂起,而一般的医生往往就病论病,而不明白病根在于体内的湿气,胡乱治疗,这是更可怕的事情。

3.洗漱时看舌苔

"舌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舌头是可以敏感地反映出我们身体状况的。刷牙前我们不妨抽出几秒钟,对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舌头。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不滑不燥。如果舌头达不到这些指标,那说明身体机能已经出现问题了。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伴随着口臭明显,则说明体内有湿热;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的程度伤阴了。

刷牙恶不恶心:看早上起来刷牙的时候,恶不恶心?有些人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即使有吐痰,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就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

4.平时看体态皮肤

(1)体态虚胖:饮食和作息和原来一样,但体重却明显增加。还会出现虚胖甚至下肢水肿、腿肚子发沉的问题。

(2)看皮肤:若水湿泛溢肌肤,则会出现湿疹、皮炎、痤疮等皮肤病。

(3)早上脸上出油多,尤其是额头处、口鼻周围出油明显,说明体内湿气重。

三、调节湿气的方法有哪些?

要调节体内湿气,中医主要通过针灸推拿、刮痧拔罐和中药食疗三法来祛湿除湿。湿气重有四大原因,包括体质因素、饮食因素、环境因素和起居因素。

自我调节首先要注意饮食、起居的习惯,避免长期待在潮湿的环境,注意家里的通风干燥,南风天时更需要注意除湿。肉类不要吃得太多,增加运动量,脾的运化功能强了,湿邪就无处容身。中医里讲,脾虚则便溏,中国人本应以五谷杂粮为食,但很多人无肉不欢,一天不吃肉就觉得亏待自己了。长期这样,伤害的是脾胃,脾受到伤害,水湿不能完全运化,就在身体内堆积。就容易出现以上各种症状。

总之,调节湿气要内外兼修。让“内湿”和“外湿”不能干扰我们的气机运行。

(一)理疗除湿法

针灸推拿、刮痧拔罐这些理疗方法大家都耳熟能详。针灸主要是通过针刺或者艾灸对穴位的刺激,激发人体的自我调节机能,疏通经络,健运脾胃,而达到祛湿除湿的作用。常用的穴位有丰隆、足三里和阴陵泉等。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这些穴位的定位和功效。

1丰隆穴位于人体的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条口穴外,距胫骨前缘二横指(中指)。此穴主治头痛、眩晕以及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尤其对于祛痰祛湿疗效显著。

2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该穴位主要功能是燥化脾湿,生发胃气。灸疗时间每天一次,每个穴位艾灸30分钟。艾灸一周后休息一天。

3阴陵泉: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能健脾利水湿、通利三焦。主治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遗尿,尿失禁;痛经,遗精;膝痛等病。

刮痧拔罐,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出痧是指刮痧后皮肤表面会出现红、紫、黑斑或黑疱的现象,亦即指“痧痕”。原理是通过刮蹭,使皮肤下毛细血管破裂,淤血渗透到皮肤中,造成淤青。皮肤的这些变化可持续1天至数天。

拔罐是利用负压吸引的作用来达到理疗效果的一种方法,适当使用对身体起到的好处非常多,其中主要功效是平衡阴阳、调和脏腑和疏通经络,也是祛除湿气的一种好办法。

我们在平常生活中如果经常会觉得身体很容易疲倦,浑身都特别不舒服,后背有紧绷感,甚至还会出现湿疹以及舌苔非常厚的情况。就说明湿气已经阻碍气血的运行,这时候通过拔火罐或者刮痧的方式就可以明显舒缓症状。

(二)食疗除湿法

脾胃差,湿气重的人在饮食上就要比平常人更注意一些。以清淡饮食为主,因为酒、牛奶、甜食、油炸品等肥甘厚味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湿邪加重。而生冷食物、冰品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不宜过量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调时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凉性质。如果有条件,还可以通过以下食疗方来进补,以健运脾胃,祛湿除湿。

1、赤小豆薏仁茶或粥

将赤小豆、薏米仁、芡实、马齿苋、淡竹叶、槐米、绿茶等七味食材进行调配,赤小豆、薏米仁都是祛湿消肿利尿的食材,芡实健脾固肾,马齿苋等主要针对湿气重引起的长痘、口干口苦进行调理。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现代认为它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

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薏米祛湿虽好,但寒性太重,直接煮来吃,会伤脾。脾是负责运化湿气的,脾伤了,湿气更加的挥发不出。越想祛湿,反而越湿。脾与湿气是对"好友",脾虚了,湿气会加重;湿气重,又会异致脾虚。

所以要祛湿,需要同时健脾。这一点尤其重要。为什么有些人喝了红豆薏米粥,还是有湿气,很大地原因在于,本身湿气已经很重,伤及到脾了,或者说本身是脾虚湿盛,建议可以加用生姜,可起到很好的健脾祛湿作用。

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只要湿邪少了,一切所谓的现代病都会远离我们,一切恶心、慢性的疾病也会失去存在的倚仗。好的,今天的微课就分享到这里,祝愿大家都能远离湿邪困扰,轻松愉快每一天!

-End-

韦日铺

  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主治医师,广西针灸协会常务理事。师从广西名中医杜艳教授,深入研究古中医技法,掌握辨证开方,针药结合,调理气血升降,治疗鼻咽炎、耳鸣耳聋、麦粒肿、面瘫等头面五官科疾病;小儿发热咳嗽、厌食、惊风等儿科病症;中风、眩晕、失眠等内科病症;以及月经病、不孕症等妇科病症。

  尤擅长应用传统针灸、穴位埋线、灵龟八法、雷火灸等方法治疗头痛、颈肩腰腿痛、胃痛、痛经等各种痛症,单纯性肥胖症及上述病症,并注重指导患者经络康复养生,以达“中医治本”的目的。

出诊时间:

每周六、日下午15:00-18:00;

每周二、四、六、日晚上19:30-21:30

—医馆位置—

-(前台),

预约咨询









































白癜风需要怎么确诊
白癜风能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fetylifeglove.com/bzzs/99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