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康
健康新世界
“烟花”已远去,但它带来的影响却完全没有消退。宁波多地被淹,受灾严重,目前抗灾防汛工作依旧严峻。提醒广大市民朋友,积涝水灾后皮肤病高发,市民朋友们一定要注意甄别防范,如有不医院就诊。
常见的皮肤疾病
主要有以下四类
一
过敏性皮肤病
1
湿疹
水灾期间,皮肤接触温湿污浊的水,易受各种微生物或某些过敏源而诱发湿疹。此外灾情也可导致人体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内分泌及肠胃功能失调等也可加重湿疹病情。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出现对称性皮损,如红斑、丘疹、水疱、渗液,伴有明显瘙痒,重症可出现糜烂、脓痂、肿痛等。
2
接触性皮炎
皮肤或黏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刺激物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炎性反应。轻者表现为局部接触部位红斑、丘疹、水疱,重者红斑肿胀明显,炎症剧烈时可以发生大疱、糜烂、渗液和结痂。
3
荨麻疹
可因接触污水和人体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内分泌及肠胃功能失调等诱发,表现为皮肤出现阵发性风团,伴有瘙痒,可自行消退,重者可出现腹痛腹泻、呼吸因难、头面水肿等症。
二
感染性皮肤病,常见的如细菌、真菌、病毒感染等
(一)、细菌感染性皮肤病
1
毛囊炎
本症为整个毛囊细菌感染发生化脓性炎症。初起为红色丘疹,逐渐演变成丘疹性脓疱,孤立散在,自觉疼痛。
2
脓疱疮
儿童常见,儿童皮肤免疫功能差,易受到细菌感染引起皮肤化脓性病变,表现在面部和四肢及躯干部位出现一个个小水疱,疱内液体可变浑浊或脓液,疱壁松弛,呈瓶水样挂在皮肤上,能看见明显的液平面,重者可伴有全身发热、乏力、纳差等症。
3
丹毒
容易在面部、下肢皮肤破损区出现边界清楚的红斑、伴有肿胀和疼痛、发热。
(二)、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1
手足癣、股癣
灾后天气转热,长期浸泡在洪水中抢险又没有注意个人卫生,就极容易发生足癣、股癣等真菌性皮肤病,引起足趾缝间浸渍、糜烂,腹股沟红斑、脱屑伴瘙痒等,并且可能造成家庭内成员等相互传染。
2
马拉色菌性毛囊炎
多发于前胸后背,类似青春痘样的红色小丘疹,部分顶部可有白色脓头,汗多时加重,瘙痒不明显。
3
包皮龟头炎
主要表现为龟头红斑、小丘疹,伴瘙痒、脱皮。
(三)、病毒性皮肤病
抗险救灾时人们往往过度劳累、免疫力低下时,容易发生单纯疱疹及带状疱疹。
1
单纯疱疹
常表现在皮肤粘膜交界处,如口角、眼周、生殖器周围等出现一炎性红斑基础上的集簇状小水疱,伴有疼痛。
2
单纯疱疹
常表现为身体单侧皮肤多发性红斑及集簇状水疱,呈带状分布,伴有疼痛,重者影响睡眠、伴有发热等症。
三
虫咬皮炎类
夏季是各类昆虫活跃的季节,积水潮湿环境更容易滋生蚊虫、跳蚤、虱、螨、蠓等,叮咬后引发丘疹性荨麻疹,常见于下肢、腰腹等部的红色风团样丘疹,严重时可有水疱,伴剧烈瘙痒。
其中有一类特殊的虫子——隐翅虫,专在夜间活动,在人体皮肤停留。如果被拍碎,其体内的分泌物可以引起隐翅虫性皮炎,表现为界限清楚的红斑、水疱,伴有疼痛。
另外因水灌注洞穴,毒蛇易游出洞穴,易引发毒蛇伤人事件,表现为伤肢肿胀、疼痛、局部出血、视物模糊、乏力等症。
四
心因性皮肤病
面对汹涌而来的水灾和连续的救灾工作,内心的焦躁不安和紧张可能是诱发心因性皮肤病,常见的如神经性皮炎和银屑病。
1
神经性皮炎
多发于颈、腰、四肢伸侧等摩擦部位,由于瘙抓及摩擦,皮肤逐渐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圆形或多角形,坚硬而有光泽,呈淡红色或正常皮色,散在分布。日久皮损融合成片,变肥厚、苔藓样变。
2
银屑病
头皮、四肢伸侧多见,对称分布,指(趾)甲和黏膜亦可被侵犯,皮损表现为红斑、表面覆盖白色鳞屑,伴有瘙痒,甚者可出现全身脓疱、红皮病、关节痛、发热等。
主要防治方法
有以下几点:
1
尽量避免污染环境和污水,尽可能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
不吃腐败变质、生冷油腻食物,尽可能吃易消化食物和加热食物,保护肠胃功能。
3
对情绪紧张者需要进行合适的心理疏导,适当锻炼,保持乐观开朗心态。
4
皮肤有外伤的,及时到诊所做相应治疗。
5
简单的对症处理,如细菌感染引起的轻症,可外用抗菌素类软膏,如红霉素、莫匹罗星、夫西地酸软膏等;如真菌引起的可外用抗真菌药膏,如益康唑、联苯苄唑软膏等;如病毒引起的,可外用更昔洛韦软膏等抗病毒治疗;过敏的皮损可短期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如卤米松、糠酸莫米松软膏等。
6
局部皮损发展迅速、病情较重的请及时找皮肤科医生诊治。
7
注意防范蚊虫跳蚤等叮咬,如有毒蛇咬伤的请及时到急救中心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