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季起,各种皮肤过敏不省心,皮肤泛红、脱屑、粗糙等不适,过敏找不到过敏原因怎么办,过敏原检查来帮忙。常见的过敏原有之物、尘螨、食物、异体蛋白、化学物质、紫外线等几百种。
过敏类型:
Ⅰ型:特异性IgE介导如:过敏性鼻炎、皮肤荨麻疹、湿疹等
Ⅱ型:IgG或IgM参与如: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甲亢等
Ⅲ型:免疫复合物如: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Ⅳ型:T细胞介导如:接触性皮炎、感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
本实验室采用的检测方法
1.免疫印迹法——IgE型
可检查项目:尘螨、花粉、树、草、蟑螂、芒果、花生大豆类、鱼虾蟹类、鸡蛋、牛奶、小麦、牛羊肉等。
1.1食入芒果、海鲜等食物后过敏反应明显但本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对芒果、海鲜并不过敏,这种情况如何解释?
芒果、不新鲜的海鲜产品本身含有组胺,而组胺在过敏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所以食用此类食物,即便患者本身对它不过敏,但食物本身的组胺物质还是会引起腹泻、皮肤病等类似过敏症状,实际上患者本身对芒果、海鲜是不过敏的。
1.2对一种物质,如小麦、牛奶、鸡蛋清等日常接触食用较多的物质,平时无相关过敏症状,但检测出过敏?
由于此类物质长期少量摄入,患者对其产生了免疫耐受,形成一种脱敏的效果,但是在患者小时候对此类物质肯定会是有过敏症状体现的。
1.3确定对一种食入性物质有类似过敏症状,但是检测显示阴性结果?
此类情况可能为患者对此食物不耐受,为非IgE介导的过敏反应,而本实验室采用过敏原检测为IgE介导的速发型过敏反应,检测的介导物质不同。针对不同症状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食物不耐受,检测IgG)。
2.食物不耐受——IgG型
可检查项目(1):牛肉、牛奶、鸡肉、猪肉、鳕鱼、大米、玉米、虾、蟹、大豆、鸡蛋、番茄、蘑菇、小麦
可检查项目(2):大蒜、姜、洋葱、红辣椒、啤酒酵母、白软干酪、芝麻
2.1为什么前后1个月的食物IgG抗体检测结果不同了?
体内的食物特异性IgG水平是动态变化的,经过第一次检测后,按照饮食指导进行干预,忌食的阳性食物IgG水平将会随着体内的代谢活动逐渐下降,再次进行检测,那些检测结果会发生改变,这正反映了体内IgG水平变化的实际情况。
2.2为什么根据检测结果调整饮食后病情没有好转?
一种临床表象下可能存在不同的致病机制。食物不耐受只是有可能成为致病病因的一种,如果在严格忌食3个月后,临床症状仍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则需要进行其他的检测和治疗。食物不耐受饮食干预不能治疗除食物以外原因所引的身体疾病。
2.3为什么检测有很多阳性食物,但却没有临床症状?
每个人的耐受力不同,检测只能客观反应现在体内食物特异性IgG的水平出现了异常,出现不耐受症状的几率很小。现在没有出现症状不能代表今后不出现症状,或者过去出现了不耐受的症状而患者自身并没有观察到。如果继续吃阳性食物,今后就很有可能出现食物不耐受的症状。建议不要做这样的尝试,因为食物不耐受是长期的积累过程,一旦出现临床症状,治疗的时间也会很长。
2.4牛奶、鸡蛋的检测阳性率为什么较高?
鸡蛋和牛奶因为具有丰富的蛋白质,是高致敏食物,据国外相关报道,婴幼儿以牛奶和鸡蛋为主食的居多,阳性率可以达到80%。成人后对花生、海鲜阳性率逐渐上升。鸡蛋、牛奶阳性率高还跟受检人群范围、饮食结构、年龄、过敏病史有相关性。在特定的患者人群中,如具有IgE过敏史、慢性疾病患者、过敏患儿群体中,牛奶、鸡蛋的阳性率更高。
3.斑贴实验——IV型
可检查项目:氯化钴、羟基混合物、甲醛、松香、芳香混合物、黑橡胶混合物、硫柳汞、重铬酸钾、环氧树脂、秋兰姆混合物等化学、化工原料、食品添加剂等。
3.1斑贴试验测试的主要检测方向是?
除了特应性斑贴试验中所用的是大分子物质外,多数是小分子化学物质,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中,如,衣物、首饰、居家用品、洗浴用品、生产材料、劳动工具、化妆品、药品、食品及添加剂等中。
3.2斑贴试验适应人群是?
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皮炎湿疹患者有明确接触史提示可能是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患者;②特应性皮炎患者;③各类湿疹皮炎尤其是脂溢性皮炎、淤积性皮炎等有急性发作史者;④接触性皮炎综合征(系统性接触性皮炎):表现为手足无规律的水疱性湿疹、狒狒综合征样发疹或泛发性湿疹;⑤虽无明确接触史,但发生在特殊部位的皮炎,如,唇、手部、面部、颈部等暴露部位的皮炎湿疹;⑥淤积性皮炎、慢性湿疹及其他慢性复发性皮肤病怀疑有继发性外用药物接触过敏时;⑦需要鉴别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时;⑧药物性皮炎、食物过敏等怀疑是迟发型变态反应引起时(此时应该分别实施药物性斑贴试验及特应性斑贴试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