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瘙痒疾病六张验方

文章来源:湿疹样皮炎   发布时间:2021-8-9 13:43:52   点击数:
 值得信赖的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31130/4300248.html

瘙痒症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临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其病理机制非常复杂,目前西医对此病的治疗仍停留在症状控制上.本病祖国医学称之为"风瘙痒"、"血风症".其发病机理是由于风热、血热蕴于肌肤不得疏泄以及血虚肝旺以致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

老年皮肤瘙痒症的发生常与内分泌失调、性激素水平低下、皮肤腺及汗腺分泌机能减退、皮肤干燥等因素有关外界气温变化、情绪波动、热水烫洗,使用碱性过大的肥皂,穿着化纤毛织品,食用有刺激性的食物等诱因均可诱发或加重本病3瘙痒最初常局限于一处,尤以夜间为重.因反复搔抓而引起条索状抓痕,表皮剥脱,血痂,亦可有湿疹样改变或苔藓样变.由于瘙痒剧烈,病人烦躁不安,影响睡眠,非常痛苦.目前西医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虽然抗组织胺药有一定的止痒效果,但不能改善皮肤干燥,疗效不能持久,容易复发.

活血祛风汤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全虫9克,干生地15克,当归12克,赤芍9克,白鲜皮15克,蛇床子9克,浮萍6克,厚朴9克,陈皮6克,炙甘草9克

活血祛风,除湿止痒.

神经性皮炎引起的皮肤瘙痒症.

浮萍、全蝎、白鲜皮、蛇床子以疏风除湿;当归、生地、赤芍行血,以使风邪速解,即"血行风自灭";陈皮、厚朴行气,以助湿邪之化除.

水煎服,日1剂,2次分服.

皮癣汤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定·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续集)》

生地30克,丹皮9克,赤芍9克,苍耳子9克,白鲜皮9克,苦参9克,地肤子9克,黄芩9克,生甘草9克

凉血清热,消风止痒.

生地、当归、赤芍凉血润燥;黄芩、甘草清热解毒;苍耳子、苦参、白鲜皮、地肤子祛风除湿,清热止痒.

适用于皮肤瘙痒症、泛发性神经性皮炎、丘疹性湿疹等属于血热内盛,血热生风之皮炎.

水煎服,日1剂,二次分服.

祛瘀散

伍辉民.广西中医药,,(4):24.

红花、桃仁、杏仁∷、生栀子各等量,冰片适量.

祛瘀,散风,止痒.

皮肤瘙痒症.

前4味共研细末,然后加入适量冰片研匀备用.外用,取祛瘀散适量用凡士林或蜂蜜调成稀糊状,摊成3厘米ⅹ3厘米ⅹⅠ厘米大小之饼块,填脐上,再用敷料覆盖固定,每日换药l次.

祛瘀散中桃仁∷、红花活血祛瘀,杏亻:"解肌、散风、润燥"(《本草纲目》),栀子涤"瘀郁之热"(《本草思辨录》),全方有祛瘀散风之功.

凉血消风散

赵殿宝.安徽中医临床杂志,,15(4):.

当归10克,生地15克,防风10克,蝉蜕10克,知母10克,紫草10克,荆芥10克,牛蒡子10克,生石膏10克,丹皮10克,甘草6克.

失眠者加用枣仁10克、五味子10克;便秘者加用郁李仁10克;纳呆者加用鸡内金6克.

疏风清热凉血.

皮肤瘙痒症血热风燥型.

以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疏风透表;以石膏、知母清热泄火;又以当归、生地养血活血,滋阴润燥,寓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更以紫草、丹皮清热凉血,以达到止痒的效果.

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千里光

来自民间.

鲜千里光60克

清热解毒,杀虫止痒.

皮肤瘙痒症.

水煎2次,合在一起后清洗患处.

千里光又叫九里明,为菊科植物,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明日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各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如痈肿疖毒、干湿癣疮、丹毒、湿疹等,还可用于烫伤、滴虫性阴道炎等.民间有"家有千里光,全家不生疮"之说.现代硏究发现,千里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痢疾、绿脓杄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用千里光煎水外洗可保持皮肤清洁卫生,达到消炎、抑菌、止痒的作用.此外,还可用鲜千里光30克水煎服,或直接将鲜草捣烂外敷,也有良效.

涧肤饮

李社改,李辉.河北医药,,25(7):.

熟地30克,当归10克,何首鸟15克,白芍15克,玄参15克,鸡血藤15克,黄精10克,白鲜皮30克,僵蚕10克,刺蒺藜15克,珍珠母30克,灵磁石30克,生龙牡各30克,生甘草6克

养血熄风,滋阴润燥.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

熟地黄、当归、何首乌、白芍、玄参、鸡血藤、黄精有养血润肤、滋阴润燥之功;白鲜皮、刺蒺藜、僵蚕有祛风止痒之效;再加上灵磁石、珍珠母、生龙牡能重镇安神,潜阳熄风.

每日1剂,水煎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fetylifeglove.com/lctx/129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