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疫情期间,为了避免飞沫感染,不论户外、室内都得戴上口罩。不过皮肤科医师发现,因口罩衍生的皮肤炎患者增加约3成;眼科医师也发现,戴口罩形成的热循环,提高眼睛过敏和针眼机率。
皮肤科医师表示,从疫情开始,因为戴口罩引起的皮肤炎患者明显增加约3成,年龄都在20到45岁之间。患者大致分成两类皮肤病,一类是接触性皮肤炎,也就是口罩边缘接触到的下巴、两颊,出现红、肿、痒等症状,也有耳带摩擦引起的轻微接触性皮肤炎。
另一类则是酒糟、脂漏性皮肤炎,患者则是因为口罩闷住,在又湿又热的环境下,高温造成皮肤容易出油,进而阻塞毛囊。酒糟的症状是在两颊、鼻子或下巴,容易潮红以及血管扩张,有的还会形成红色疹子;脂漏性皮肤炎则是可能出现皮肤发红及脱皮等。这种疾病都建议要找医师判断用药。
要改善接触性皮肤炎造成的皮肤问题,就要降低出油、避免太热。医生建议可以适时拿下口罩通风,进厕所时用冷水洗脸降温去油,如果油性肌肤可以加一点洗面乳。戴口罩期间也要简化保养皮肤的流程,可以只擦化妆水和乳液就好,尽量上淡妆或是少上妆,卸妆也一定要卸干净,口罩如果有沾到化妆品就建议更换。
此外,口罩不建议太多层,建议戴一个口罩就好。市面上贩卖的口罩套或口罩隔离垫除了增加呼吸阻力,也会加重闷热感。
眼过敏和其他眼部疾病也增加
不只皮肤出问题,戴口罩的后遗症也包括眼过敏、长针眼。眼科医生表示,热气容易引发过敏,戴口罩会形成热循环,提高泪小管和鼻腔的局部温度,造成眼过敏、眼睛痒。他建议,如果眼睛产生过敏症状,可以使用冷毛巾冷敷,每次5到10分鐘。
最近针眼也有增加趋势,尤其是儿童患者增加。医师推测可能是戴口罩后,没法揉口鼻,反增加揉眼睛的机率。建议可以用热敷的方式增加血液循环,让红肿处自然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