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什么是湿疹?
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皮损形态多样,对称分布,伴瘙痒,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因为瘙痒剧烈可严重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属于中医学“湿疮”、“浸淫疮”、“血风疮”范畴。
湿疹的皮损形态有丘疹、丘疱疹、水疱、红斑、抓痕、鳞屑、裂隙、糜烂、苔藓样变。湿疹病程分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但临床发病可以在任何一个阶段开始发病,并向其他阶段演变。急性期严重时有水疱,因搔抓糜烂,明显渗液,外观给人以“湿”的感觉;亚急性期以丘疹为主,渗液减轻;慢性期多见局部皮肤肥厚、苔藓样变。
湿疹可以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其中有几种特殊类型的湿疹包括手部湿疹,汗疱疹,乳房湿疹,外阴、阴囊和肛门湿疹、钱币状湿疹、自身敏感性皮炎、感染性湿疹样皮炎。此外,手足部湿疹、汗疱疹需与手足癣鉴别;乳房、外阴湿疹需与Paget病(湿疹样癌)鉴别;慢性湿疹需与慢性单纯性苔藓(即神经性皮炎)鉴别;急性湿疹需与急性接触性皮炎鉴别。Q2
什么原因导致湿疹?
湿疹的病因尚不清楚,包括内因和外因两方面相互作用所致。内因有糖尿病、静脉曲张、免疫功能异常、遗传过敏体质等。外因有吸入物、食入物、接触物致敏等。中医学认为湿疹的病因虚实夹杂,急性期以湿热为主,亚急性期以脾虚不运为主,慢性期以血虚生风为主。湿疹的病因尚不明确。如果怀疑自己是因为吸入物、食入物或接触物致敏导致的湿疹,可以通过检测过敏原或斑贴试验来帮助寻找可能的病因。湿疹的病因复杂,临床不易确定。Q3
如何治疗湿疹?
湿疹的治疗以控制症状为主。
作为一种慢性反复性疾病,治疗思路不能急于求成,要有持久作战的准备!首先明确治疗目的不是短期内消除疾病,而是长期控制症状,尽量避免诱因,防止复发,改善生活质量。
西医多采用抗炎、止痒的方法。
(基础治疗)婴儿应注意饮食营养,提倡母乳喂养;衣物以舒适、保暖、宽松、透气为宜;戒酒,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注意清洁,应加强皮肤滋润护理,出门防晒,保护皮肤屏障功能。
(局部治疗)外用药物有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等。其中,外用糖皮质激素,包括低效(氢化可的松)、中效(泼尼松、泼尼松龙、甲泼尼龙、曲安西龙)、高效(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皮损较轻推荐使用弱效糖皮质激素;中度皮损推荐使用中效糖皮质激素;皮损严重或重度肥厚性皮损推荐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弱效或中效糖皮质激素一般应用于儿童及面部、皮肤皱褶部位皮损。
系统药物治疗有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具体药物应用须遵从专科医生的专业处方和医嘱。
中医治疗湿疹,讲究辨证论治,治法包括中药内治和外治。
内治:急性期治以清热利湿,方药常选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加减;亚急性期治以健脾利湿,方药选用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慢性期治以养血祛风,方药选用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加减。
外治:急性期:地肤子、苦参、马齿苋、黄柏、荆芥等清热止痒的药物洗浴,或使用皮肤康洗液、复方黄柏液涂剂外洗以清热、除湿、解毒、止痒。亚急性湿疹:冰黄肤乐软膏、三黄洗剂、黄连软膏、3%黑豆馏油外用以清热、润燥、解毒、止痒。慢性期:除湿止痒软膏、青黛膏、七参连湿疹膏、5%硫黄软膏、10%~20%黑豆馏油软膏外搽以清热、除湿、润燥、止痒。
Q4
如何预防湿疹?
避免自身可能的诱发因素;避免各种外界刺激,如热水烫洗,过度搔抓、清洗及接触可能敏感的物质如皮毛制剂等。少接触化学成分用品,如肥皂、洗衣粉、洗涤精等。饮食方面注意营养均衡,避免摄入致敏食物。避免可能致敏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浓茶、咖啡、酒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切忌乱用药。小结
湿疹是发生于表皮或真皮浅层的炎症。典型症状为反复发作的多形性皮损和瘙痒,看上去有点可怕,但不会传染。预防和应对措施特别强调的是:保湿保湿保湿!(不要吝啬涂抹润肤乳,涂抹的时候周边没有湿疹的部位最好也覆盖到)湿疹是一种慢性反复性疾病,治疗不能急于求成,要谨遵医嘱,学会和它和平相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