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湿疹只是湿邪在作祟

文章来源:湿疹样皮炎   发布时间:2017-9-15 19:12:22   点击数:
 

湿疹名湿,但目前临床所见湿疹,多为饮食不节,恣意温补,肥甘厚腻,辛辣烤炸摄入过多导致,所以多为极热,热生水动,水火互结,湿热内生,风生化燥,阴虚风燥。

现代医学认为湿疹病因目前不明,但认为是内外多种因素导致。湿疹与过敏性因素相关,属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诸病源候论》:“为风湿所乘,湿热相搏,故头面身体皆生疮。”明确指出风、湿、热三邪为主要致病因素。

《医宗金鉴》:“此症初生如疥,瘙痒无时,蔓延不止,抓津黄水,湿淫成片,由心火脾湿受风而成。”

但是笔者认为,这些对湿疹的认识比较含糊,不能有效指导临床,如果要指导临床诊治,需要对湿疹的发病原因、病机、阶段有较清晰的认识。

湿疹中西医分型

中医诊疗规范认为湿疹的分型是:

1.湿热浸淫证: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红,苔薄黄或白,脉滑数。

2.脾虚湿蕴证: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有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

3.血虚风燥证:病久,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瘙痒,或皮损粗糙肥厚,伴有口干,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濡细。

外用中成药治疗湿疹皮炎的专家共识()认为:

1.急性湿疹:皮损潮红、灼热,出现红斑、丘疹、斑丘疹、丘疱疹,合并或不合并渗出,证属湿热浸淫,治宜清热除湿、收敛止痒。

2.亚急性湿疹:皮损潮红、瘙痒,有少量渗液,可见鳞屑。属湿蕴证,宜除湿止痒。

3.慢性湿疹:皮损肥厚粗糙,苔藓样变者,干燥、脱屑,血痂,属血虚风燥证。治宜清热、活血化瘀,润肤止痒。

以上分型是中西医公认的湿疹分型,且中西医对湿疹分型、阶段有较清楚的认识。但是笔者认为,这种对湿疹的认识仍然欠妥。

从阴阳比例角度看湿疹分型

按照湿疹病因病机及发展规律,可以分为三阶段三类型。

第一阶段:火主水从

湿疹的发病是先有内热,或者内热被外因刺激而沿着经络扩散到患处皮肤。机体发现火热后,派水前去克火,水火共存与患处皮肤,导致瘙痒渗液。

第二阶段:火夹湿风

人体水火共存与患处皮肤,火煎熬水,形成患处局部湿邪。机体发现湿邪则派风前去克湿,从而形成风克湿,水克火共存于患处皮肤,出现“皮损潮红、瘙痒,有少量渗液,可见鳞屑。”其中,皮肤潮红、瘙痒属于热,渗液属于湿(仅存于局部),渗液减少可见鳞屑,属于风胜湿的表现。这是第二阶段,热存在于脏腑经络、湿与风仅存在于患处皮肤:火夹湿风。

第三阶段:阴虚风燥

随着病情发展,火热外泄,水被调到患处皮肤形成湿,风被派往患处皮肤克湿,久则形成风燥。形成风占主导,机体阴虚格局。这是第三个阶段:“皮损肥厚粗糙,苔藓样变者,干燥、脱屑,血痂。”属于阴虚风燥。

这里特别指出,有一种湿疹,属于寒湿为主,主要是下肢溃烂渗液流水,这种湿疹属寒湿,主要为脾阳衰微,阴液下注经络。

湿疹分阶段治法

依照湿疹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治法可更好的治疗疾病。

第一阶段:火主水从,从经络、脏腑辨证,热则寒之,例如:连翘败毒丸、双黄连口服液;

第二阶段:火夹湿风,清热为主,适当利湿驱风,以防风通圣散加减;

第三阶段:阴虚风燥,以养阴清热,润燥祛风为主,用六味地黄汤生地易熟地合栀子柏皮汤为主;

对于阴性湿疹,以温阳健脾除湿为主,用参苓白术散加味;

从发病机理看湿疹的食疗与外治

对于大多数湿疹(阴性湿疹除外),始终以火热为主导。食疗则用清热为主,外治则以保湿为主。

食疗方:白萝卜、绿豆煮汤服用。

外用:冷湿布外敷、绿豆汤外洗、外涂凡士林、紫云膏、蛋黄油、黑豆馏油等保湿清热;

对于阴性湿疹,则用芡实、莲子、小米、茯苓、红枣等健脾除湿。

湿疹分火热为主要病因的湿疹与寒湿为主要病因的湿疹。目前学术界对湿疹的定义是指以火热为主要病因的湿疹。

本文就火热类湿疹进行了论述,可能有不当之处,但是这些论述出自临床,用于临床确有实效。望各位老师、同道批评指正。

王云涛医师在行知堂望京店和华善店均有出诊,点击,浏览医师简介。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白癜风是否传染用什么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fetylifeglove.com/zzzl/7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