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因与湿疹表现十分相似,而极易被诊断为“湿疹”,却又因其不同的特性,几经命名,于正式更名为特应性皮炎。
”
故事要从呆少第一次跟研究生的导师门诊开始说起。
那一日,见一七八岁小男孩随家长来到门诊。家长见到我导师,便开始激动地说着小孩病情:“小孩满月起开始发婴儿湿疹。此后,不但湿疹每年反反复复,更是鼻炎、哮喘更替发作,医院都说小孩是过敏体质。辗转医院,中药西药吃了无数,病情却不见好转。”
导师听如此一说,再看小孩腘窝、肘窝处皮疹,便告诉家长:这是特应性皮炎,不是一般的湿疹!
常被诊断为“湿疹”的一个患者
导师因何能如此斩钉截铁地修改诊断呢?
导师便提起了20多年的一件旧事:
名医齐聚诊怪病
年6月,7位浙江省内颇有名望的皮肤科专家齐聚一堂,为一位11岁男孩诊病。男孩全身红斑、血痂、糜烂、渗出,惨不忍睹。
这个小男孩叫小峥琪,出生45天开始发红疹,父母四处求医,虽时有疗效,但症状日趋严重,直至如今的血痂、糜烂。这个“怪病”不仅影响了小峥琪的皮肤外貌,更是让小峥琪痛苦不堪,因为从小到大,小峥琪自觉奇痒无比,日夜搔抓不停。既影响了学习成绩,更影响了生活社交,基本没有小朋友愿意和这样的小朋友玩。
然而,小峥琪是幸运的。经当时省卫生厅厅长张承烈号召,余土根教授在内的7位专家(其他六位专家是:余步濂、孙国钧、林能武、沈奇范、李学熹、胡永仙)为小峥琪会诊。经一下午讨论,最终确诊为“异位性皮炎”(后更名为“特应性皮炎”),并制定了一套治疗方案。经20余天的精心治疗,小峥琪终摆脱羁绊11年的病魔,重返校园。
这个故事,便被年6月27日的钱江晚报刊登报道了。
找这份旧报纸,废了九牛二虎之力。
在此之前,“异位性皮炎”极易被误诊为“湿疹”,经20多年的发展,如今医学对该疾病的认识已经越来越深刻。
而我的导师——余土根教授——作为国内最早《“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的制定者之一,国内“特应性皮炎健康俱乐部”的最早建立者。在该病的诊疗上,确实有其独到的思路。
有没有感受到呆少的自豪感
1什么是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又称异位性皮炎、特应性湿疹,遗传过敏性湿疹等。
其特应性表现在:
1、容易罹患过敏性鼻炎、哮喘、湿疹的家族性倾向。
2、对异种蛋白过敏。
3、血清中IgE升高。
4、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5、表现为剧烈瘙痒,病程迁延,容易反复的特殊类型的湿疹样皮肤病。
2和湿疹有什么不同?
湿疹和特应性皮炎都属于过敏性皮肤病,两者皮损相似,都是具有多形性损害的瘙痒性皮肤病。在急性期以红斑、丘疹、糜烂、渗出为主,在慢性期以皮肤肥厚伴苔藓样变为主。而在防治原则上,也颇为相似。
然而,因特应性皮炎在症状上,常伴有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角膜炎、过敏性咽喉炎、过敏性肠炎等,且具家族性。故而该病更应受到医生和家长的重视!
3特应性皮炎分三个阶段?
婴儿期:主要发在头面部,表现为大片干燥红斑、丘疹伴小水疱、渗出和结痂。
儿童期:主要发在肘窝、腘窝等四肢屈侧部位,以及手脚掌前端及颈部等。
青年期:以慢性期改变为主,皮肤慢慢增厚,全身均可累及。
4防治是关键!
对于该病,呆少给几条建议:
建议一:抓紧找个靠谱的皮肤科专业医生进行诊断治疗,切莫耽误病情。若在杭州可以找余土根主任,也可以找默默无闻的呆少进行诊治。
建议二:本病因为皮肤屏障的破坏,所以皮肤防护格外重要。建议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加强身体乳、保湿乳的使用,以保护皮肤、修复屏障以及减少药膏的用量。关于此类产品的选择,呆少得空再专篇科普。
建议三:除了以上两点外,因为本病为慢性病,所以应该格外注重生活中的护理和预防。
那该如何预防和护理呢?
以下附上高度总结的生活中的“十要、十不要”。
好啦,今天的科普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更专业的医学/美容知识,请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好白癜风怎么食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