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治疗皮炎湿疹,反响咋那么不一样呢

文章来源:湿疹样皮炎   发布时间:2018-11-4 18:34:02   点击数:
 摘要:《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西医结合系统药物治疗专家共识()》于3月份在《中华皮肤科杂志》见刊。

皮炎湿疹专家共识要点分享:

1、皮炎湿疹为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反复,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

2、复方甘草酸苷证明有效,可作为首选用药,其中口服剂中胶囊吸收更好。

3、系统用药中,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均可使用。

4、用法:皮损面积30%使用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皮损面积30%可静脉注射复方甘草酸苷。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中西医结合系统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

湿疹皮炎类皮肤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由于病因复杂且反复发作,临床治疗较为困难,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能取得一定疗效。湿疹皮炎类皮肤病包含了20多种疾病,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以及对疾病的认识尚未统一,同时受疾病发生发展进程等因素的影响,在临床工作中,许多患者不能够得到明确诊断,多数被笼统地诊断为“湿疹”、“过敏性皮炎”甚至单纯诊断为“皮炎”。治疗也以对症为主。由于诊断治疗不规范导致的疾病反复或加重,皮损泛发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均不少见。有鉴于此,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部分知名专家就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系统药物治疗达成此共识。本共识适合于临床上由于种种原因尚未能明确分类诊断为某一类特异皮炎湿疹的患者,而对于明确诊断为某一类特异性皮炎患者的治疗,应该参考相应疾病的诊疗指南或共识。在治疗过程中,应该牢记这些治疗只是对症治疗,不应忽视可能病因的检查。

一、湿疹皮炎的分类诊断

湿疹(eczema)是病因不明,可能由多种内部或外部因素引起的一种皮炎。它只是一个形态学描述性名称,而非病因学诊断。临床上,凡是具备了瘙痒、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液、脱屑、苔藓样变、肥厚、皲裂等特点,有渗出及融合倾向的皮疹,均可先拟诊为湿疹。随着病情的发展或者是对疾病认识的深入,有些“湿疹”可能最终会诊断为某一特异的皮炎[1]。国际疾病分类(ICD)-10在皮炎与湿疹的章节下,包括了诸如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慢性单纯性苔藓(神经性皮炎)等20多种疾病[2]。在临床工作中,建议按照《中国湿疹诊治指南()》的诊断流程对湿疹皮炎进行逐步分类诊断[3]。对于明确某一个特殊类型皮炎如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诊断的患者应该按照相应的指南和共识进行治疗。对于有湿疹皮炎临床特点,但又不能够明确其病因的患者(即ICD-10中诊断为非特异性皮炎[2]),根据我国的国情,目前仍习惯性诊断“湿疹”。

二、系统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分类及评价

1.西药:①抗组胺药:临床使用最多,但是多数没有治疗湿疹皮炎的适应证,也没有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其有效,建议使用无镇静作用的药物至症状消失。瘙痒剧烈者夜间加用有镇静作用的药物;②抗生素:对于不并发细菌感染的湿疹,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证实抗生素治疗有效。对于伴有感染者建议应用敏感抗生素7-10天;③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及硫代硫酸钠:有一定抗过敏作用,但缺乏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其有效。适用于急性发作或红斑、肿胀、瘙痒明显的湿疹,疗程1周左右;④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强,由于撤药可能引起“反跳”及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必须慎重使用。适用于严重红肿、泛发性皮疹患者,以迅速控制症状,疗程1周左右,待症状缓解后逐渐减停药。建议与激素替代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雷公藤制剂或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⑤免疫抑制剂:多数没有治疗湿疹皮炎的适应证。限于其他疗法无效、有糖皮质激素应用禁忌症的重症患者,或糖皮质激素病情得到明显缓解后、需减用或停用激素时的替代治疗;推荐使用环孢素,无效或禁忌者可以选用霉酚酸酯,或使用甲氨蝶呤、环磷酰胺及硫唑嘌呤,此类药应用中特别需注意骨髓、肝肾不良反应监测;⑥免疫调节剂,可能具有调节Th1/Th2平衡的作用,但是没有适应证,也没有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其有效,可以试用于慢性反复发作的湿疹;⑦其他,如沙利度胺,治疗伴严重瘙痒的慢性湿疹有一定疗效;利多卡因,对于严重瘙痒病例有一定疗效,但目前均无临床适应证及循证医学证据。干扰素,可以提升Th1优势免疫,抑制Th2反应,对特应性皮炎急性期有一定疗效,对Th1优势的湿疹皮炎可能加重,不推荐使用。

2.中药提取物:①复方甘草酸苷,有明确湿疹皮炎适应证,小样本非双盲RCT证明有效,适用于各类湿疹皮炎,有口服、静脉多种制剂。口服剂型中胶囊剂吸收更好[4]。②雷公藤制剂:并非所有产品都有湿疹皮炎适应证,有小样本非双盲RCT证明有效;③白芍总苷:尚无湿疹皮炎适应证但有小样本非双盲RCT证明有效;④其他:苦参素,没有湿疹皮炎适应证,但小样本非双盲RCT证明有效。

3.中成药: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合理使用中成药,临床小样本随机对照非双盲试验证明有效。中成药治疗湿疹皮炎可分为以下几类:①养血润燥类:常用者有a.湿毒清胶囊[5]:具有养血润燥,化湿解毒,祛风止痒之功效;b.润燥止痒胶囊[6-8]:具有养血滋阴祛风止痒润肠通便之功效;c.肤痒颗粒[9,10]:具有祛风活血,除湿止痒之功效;②清热燥湿类:常用者有a.百癣夏塔热片[11,12]:具有清除异常粘液质、胆液质及败血,消肿止痒之功效;b.二妙丸[13,14]具有燥湿清热之功效;c.苦参片[15,16]:具有清热燥湿,杀虫之功效;d.黄柏胶囊[17]: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之功效;e.当归苦参丸[18]具有凉血祛湿之功效;③祛风止痒类:常用者有a.祛风止痒口服液[19]:具有养血活血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之功效;b.消风止痒颗粒[20]:具有消风清热,除湿止痒之功效。

4、中药汤剂:中医认为湿疹为素体禀赋不耐,复感风湿热邪,蕴结肌肤。病情反复迁延日久,耗气伤阴,至血虚风燥。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一般分三个证型,①湿热浸淫证: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21,22];②脾虚湿蕴证:方用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③血虚风燥证:方用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散加减。

三、系统用药推荐方案

1.急性、亚急性期:①皮损面积小于30%的患者,可以外用药物配合抗组胺药、复方甘草酸苷等口服;②皮损面积超过30%的患者,可以使用10%葡萄糖酸钙或硫代硫酸钠或复方甘草酸苷制剂静注;严重患者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相当于泼尼松30-60mg/d1周;配合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或雷公藤制剂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停药后继续应用这些药物2周左右,酌情给予抗组胺药。或单纯使用雷公藤制剂、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至病情缓解;有感染时应用抗生素;反复发作者可以试用免疫调节剂。中药治疗急性和亚急性期一般辨证为湿热蕴结型和脾虚湿蕴型。湿热蕴结型可使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适用的中成药包括龙胆泻肝丸、防风通圣丸[23]、皮肤病血毒丸[24]、苦参片、黄柏胶囊、当归苦参丸等。脾虚湿蕴型使用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可选用中成药二妙丸、湿毒清胶囊等。使用中草药要灵活调整方药:皮损集中在头面或迅速弥漫周身者,加桑叶、菊花、蝉衣;皮损集中在双下肢者,加牛膝、黄柏、薏苡仁;瘙痒剧者,加地肤子、白鲜皮、白蒺藜;皮损有脓疱者,加野菊花、蒲公英、大青叶。皮损鲜红伴发热者,加栀子、丹皮、连翘;渗出多者,加车前子、猪苓、泽泻。

2.慢性期:①皮损面积小于30%的患者,可以外用药物配合抗组胺药、复方甘草酸苷等口服;疗效不佳者可以短期加用雷公藤制剂或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后停药;②皮损面积超过30%的患者,多数需要口服复方甘草酸苷、雷公藤制剂或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抗组胺药;不推荐糖皮质激素。中医辨证为血虚风燥型,内服方药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散加减。可根据情况灵活加减:如伴夜间瘙痒明显者,加珍珠母、夜交藤;伴口干心烦者,加玄参、生地、知母;病情顽固,皮损以暗红色斑块为主,加丹参、秦艽、乌蛸蛇。中成药宜选乌蛇止痒丸[25]、参苓白术丸、肤痒颗粒、祛风止痒口服液或润燥止痒胶囊等。配合药物湿敷、熏蒸或中药汽疗等[26]。

联盟

赞赏

长按







































能看好白癜风的医院
最快治疗白癜风的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safetylifeglove.com/lctx/92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