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温杯已成为许多人不可或缺的出行伴侣。记得在前不久落幕的奥运会上,众多中国运动员手持保温杯,成为了赛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被网友们戏谑地称为“神秘的东方力量”。那么,究竟什么是保温杯呢?它一般是由不锈钢材质搭配真空层打造而成的盛水容器,顶部设有严密盖子,确保杯身真空绝热层能有效延缓内部水等液体的散热,从而实现保温效果。保温杯的诞生源于保温瓶的简化与便携需求,其保温原理与保温瓶如出一辙,只是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饮用体验。年,我国保温杯行业产量达到3.96亿只,相比年的3.7亿,增长了6.74%。然而,随着保温杯数量的快速增长,市场上也涌现出大量劣质产品。这些保温杯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甚至被央视等权威媒体多次曝光。专家指出,不合格的保温杯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堪称“夺命杯”。央视财经频道在《经济信息联播》中披露了一项调查:北京消费者协会为探究保温杯市场状况,随机在线上及线下购买了50个保温杯作为检测样本,其中竟有9个被发现存在质量问题。这些不合格保温杯已广泛流入市场,被众多消费者购买使用。
接下来,我们聚焦于保温杯的材质。众所周知,不锈钢是保温杯内胆的主要制造材料。不锈钢,作为一种高性能的合金材料,因其出色的抗腐蚀性而广泛应用于餐具和厨房用具的制造中。其成分主要包括铁、碳以及稀有金属,这些成分赋予了不锈钢卓越的抗腐蚀性、成形性、环境相容性以及高强度和高韧性。正是由于这些优良特性,不锈钢成为了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此次调查也揭示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市场上存在的不合格保温杯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应引起高度重视。市场上流通的不锈钢保温杯,其材质主要分为20、、、36和等几种。然而,只有(8-0)、(8-8)和36(8-0)这几种材质可被视为食品级。这些代号前的数字代表镍含量,而后面的数字则指示铬含量。
具体来说,不锈钢是在铁中融入了超过2%的铬,旨在抵御自然氧化因素。但遗憾的是,它并不能抵御空气中化学物质引发的氧化,且在闲置一段时间后,仍可能出现非自然因素的氧化(即生锈)。因此,这种材质在市场上的应用相对较少。而36不锈钢,其成分包含8%的铬和0%的镍,这样的配比显著提升了其抗化学氧化的能力。这种不锈钢不仅耐用性强,耐腐蚀性也相当出色,几乎无金属离子析出,因而被视为市场上最顶级的食品级不锈钢。
然而,市场上存在一些不法商贩,他们可能会用20、不锈钢来冒充食品级不锈钢,制造保温杯等食品接触类产品。不锈钢作为一种合金材料,包含铬、镍、锰、铜等多种合金元素,同时冶炼过程中可能带入微量铅、砷、镉等杂质元素,这些都可能造成金属离子析出。不锈钢的合金成分、残余元素、表面状态以及使用环境等都会显著影响金属离子的析出情况。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国家对食品级不锈钢制品制定了严格的理化指标,即迁移物指标,并明确了迁移试验的执行标准。同时,也对特殊使用要求和标签标识做出了详细规定,确保食品级不锈钢制品在日常使用中不会对人类造成危害。以36不锈钢为例,其成分包含8%的铬和0%的镍,这样的配比显著提升了其抗化学氧化的能力。这种不锈钢不仅耐用性强,耐腐蚀性也相当出色,几乎无金属离子析出,因而被视为市场上顶级的食品级不锈钢。
然而,市场上存在一些不法商贩,他们可能会用20、等工业用不锈钢来冒充食品级不锈钢,制造保温杯等食品接触类产品。这些工业用不锈钢在使用中会大量析出重金属,如镉。微量的镉进入机体后,会经过生物放大和累积,对肝、肾、肺和生殖系统等造成潜在危害。有些研究甚至指出,镉对心功能的伤害程度远大于对肝和肾的伤害。还有铬,人体内若摄入大量铬且在体内蓄积,将带来严重危害。铬的积累可能导致腹泻、腹部不适,甚至引发过敏性皮炎或湿疹。因此,不合格的“保温杯”实质上是“热水进,毒水出”。
那么,我们该如何辨别呢?有几种方法可以尝试:
从磁性的角度出发。20不锈钢具有一定的磁性,但磁性表现不佳;而不锈钢的磁性则相对较弱。另一方面,和36不锈钢则几乎无磁性。4系列不锈钢则具有明显的磁性且磁性良好。需注意的是,2系列不锈钢多数为回收料回炉制成,这种反扎料含有的元素不纯净,其成本仅为一级料的一半左右。因此,食品级不锈钢若完全无磁性可能是安全的,而若表现出弱磁性则可能含有毒元素,强磁性则相对安全(需注意,不锈钢已基本不在保温杯中使用)。2、材质差异。在2系列不锈钢中,马氏体和鉻锰合金较为常见。这类材质的特点是原材料成本较低,但重金属析出可能处于中度和低度水平,且塑形性一般。而在3系列不锈钢中,奥氏体和铬镍合金则占据主导地位。这些材质虽然原材料价格较高,但无重金属析出,且塑形性相对较好。因此,在选购保温杯时,若价格异常低廉,例如9.9元能购买到两个保温杯,那么消费者就需要格外小心了。3、选购建议。消费者在挑选不锈钢保温杯、电水壶和滤茶器时,应优先选择正规厂家生产、三证齐全的品牌。同时,要仔细查看内胆上是否标有SUS、SUS36或8/8的字样,因为这些标识在行业内代表着或36不锈钢。若内胆上缺乏这些标识,那么所选购的保温杯可能存在使用20不锈钢的风险,因此不建议购买。4、检测方法。为了确保保温杯的质量,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检测方法。首先,新购买的保温杯,打开后若闻到异味,应保持警惕,因为真正的食品级或36不锈钢是无异味的。其次,尝试用保温杯泡茶,一天后观察内壁是否有腐蚀痕迹,茶水是否有异味,这可以初步判断保温杯的质量。另外,还可以将浓度为%的盐水放入保温杯中浸泡24小时,若产生锈斑,则可能说明产品中的某些元素超标,这将直接威胁到人体的健康。5、在购买保温杯时,应仔细查看外包装上的详细信息,包括厂家信息。家长们可以上网查询该厂家的相关信息,以确保包装上所描述的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符。若外包装或包装盒内缺乏相关信息,则需保持警惕,谨慎购买。6、虽然保温杯内胆合格,但配件不合格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同样会危害健康。我们可以通过闻味来鉴别配件的质量。食品级塑料气味较小、表面光亮,无毛刺且使用寿命长;而普通塑料或回收塑料则气味大、色泽灰暗,毛刺多且易老化断裂。
7、购买保温杯时,还需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