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的治疗:内治法
包括辨证分型和中成药治疗。辨证分型方法很多,通过临床实践,我们认为下列分型比较实用。
湿热型
主证:由于血热脾湿,浸淫肌肤。多见于急性湿疹、脂溢性湿疹以及慢性湿疹急性发作期。皮肤起红斑水疱,瘙痒极甚,黄水淋漓,味腥而粘,或结黄痂、糜烂、蜕皮。大便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或腻,脉濡滑。
治法:利湿清热。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药:龙胆草9g,黄芩9g,黑山栀9g,生地30g,牡丹皮9g,赤芍9g,茯苓皮9g,泽泻9g,木通6g,车前子9g(包),六一散9g(包)。如因搔抓感染起脓疱时,加蒲公英12g,全银花9g,连翘9g。如发于下肢的湿疹,亦可用萆薢渗湿汤。
脾湿型
主证:由于脾运失健,湿从内生,浸淫成疮。多见于亚急性湿疹或泛发性湿疹。皮肤起水窠,色黯淡不红,瘙痒出水。或有胃脘痛,饮食不多,面色萎黄,腿脚浮肿,大便溏,尿微黄等。舌淡,苔白或腻,脉缓。
治法:健脾除湿。
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
方药:苍术9g,陈皮9g,川厚朴9g,猪苓9g,茯苓9g,泽泻9g,六一散9g(包),白鲜皮9g,地肤子9g。如胃纳不馨加藿香9g,佩兰9g,以芳香化湿。
血热型
主证:由于内蕴湿热,外受于风,热重于湿。相当于丘疹性湿疹。遍身起红丘疹,瘙痒极甚,搔破出血。中医称粟疮或血风疮。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
治法:凉血清热,祛风除湿。
方用:凉血除湿汤加减。
方药:生地30g,牡丹皮9g,赤芍9g,豨莶草9g,海桐皮9g,苦参9g,白鲜皮9g,地肤子9g,六一散9g(包)。
阴伤型
主证:由于渗水日久,伤阴耗血,血燥生风。多见于亚急性、泛发性湿疹。皮肤浸润,干燥脱屑,瘙痒剧烈,略见出水。舌红苔光,脉细弦滑。
治法:滋阴养血,除湿止痒。
方用:滋阴除湿汤。
方药:生地30g,玄参9g,当归9g,丹参12g,茯苓9g,泽泻9g,白鲜皮6g,蛇床子9g。本方用于渗水日久伤阴耗血之证,生地、玄参、当归、丹参滋阴养血不致助湿,茯苓、泽泻除湿而不伤阴。用于反复不愈的湿疹及慢性阴囊湿疹,疗效较好。
湿瘀互结型
主证:原患下肢静脉曲张处发生瘀滞性紫斑,日久引起湿疹样改变,伴有下肢溃疡、皮肤乌黑、肥厚、苔藓样外观,病情时好时坏,缠绵数十年不愈。舌质暗红,苔薄白或少苔,脉沉涩。
治法:化瘀渗湿。
方用:桃仁承气汤加减。
方药:桃仁6g,炒枳实6g,苏木6g,柴胡6g,桂枝6g,青皮10g,赤芍10g,白芍10g,当归10g,酒大黄10g,汉防己12g,泽泻12g,丹参12g,赤小豆15~30g。局部瘙痒者加白鲜皮、地肤子祛湿止痒;局部疼痛明显者加川楝子、延胡索理气止痛。
肝肾阴虚型
主证:皮疹泛发全身,其中以肘窝、腘窝最为明显;有的是局限性肥厚与轻度糜烂渗出交替出现;有的为扁平丘疹,高出表皮,常因剧烈发痒而搔抓,使之皮肤干燥似皮革,纹理加深,肤色暗红。舌质红或微绛,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滋肾柔肝。
方用:地黄饮子加减。
方药:何首乌12g,熟地黄12g,钩藤12g,当归12g,炒白芍10g,茯苓10g,炒牡丹皮10g,枸杞子10g,泽泻10g,地骨皮10g,炒杜仲10g,续断10g,酸枣仁10g,山药15g,薏苡仁15g。痒剧者以牡蛎重镇安神,熄风止痒。
特殊部位的辨治
局限于不同部位湿疹的论治,应注意经络循行部位及脏腑开窍所主部位的不同。脾开窍于口,其荣在唇,足阳明胃经循口绕唇,口唇湿疹、口周皮炎可从脾胃论治,属湿热者用泻黄散加减,寒湿者用理中汤加味。耳部湿疹属足少阳胆经循行部位,少阳主火,火动肝风,治宜条达肝胆,清解风火,可用清肝饮、龙胆泻肝汤。乳部湿疹,乳头属肝,乳晕属胃,肝胃失和,肝经疏泄失职,胃经水湿停蓄,治以条达肝郁,分消水湿,实证用柴胡疏肝散,虚证用逍遥散,俱加分清水湿之品。阴囊属足厥阴肝经循行所及,肾开窍于二阴,阴囊湿疹从肝肾论治,湿热用龙胆泻肝汤,虚证应滋补肝肾,用加减地黄汤。
中成药急性期热毒壅盛的湿疹可用连翘败毒丸,表里双解用防风通圣丸,湿热内蕴的湿疹可用龙胆泻肝丸,湿热下注发生于下肢的湿疹用二妙丸,慢性湿疹脾虚湿盛的可用参苓白术丸,气血两虚的慢性湿疹可用八珍冲剂,血虚夹瘀肌肤甲错的慢性肥厚性损害可用血府逐瘀口服液或大黄虫丸,发生于乳房部位的湿疹可用加味逍遥丸,肝肾不足的慢性湿疹可用知柏地黄丸等。
外治法中药根据不同皮损的中医辨证,选择性味功能相适应的中药外用,并需按皮损急慢性不同性质及阶段选择适合的剂型。急性红肿糜烂渗出时宜用中药湿敷(溻渍法),此时热毒俱盛宜选清热解毒药,如马齿苋、黄柏、蒲公英、龙胆草,单味或数味合煎(煎液应保持适当浓度,过浓对急性皮损有刺激),煎液作冷湿敷。湿敷后可用甘草油或紫草油调清热解毒类粉剂外敷,复方药可选祛湿散、新三妙散等。如仅有潮红、丘疹而无渗出,可直接用上述单复方清热解毒粉剂外扑,或水调敷。痒重时方内可加少量止痒药,如滑石粉20g,黄连粉10g,寒水石粉10g、冰片粉2g,混匀外用。
急性后期出现落屑时,应选无刺激外用中药膏,保护皮损,避免外界刺激,可用黄连膏、清凉膏之类。此时如处理不当易致病程迁延复发,或转为慢性不愈。亚急性期除用上述无刺激中药软膏外,尚可加入低浓度中药馏油如黑豆馏油、核桃仁焦油等,20%蛇床子膏。慢性期软膏中药馏油的浓度可稍增,可用一些活血软坚润肤药或大枫子油,可用中药硬膏。
针灸方法
针刺法最为实用和广泛而且效果好。一般用辨证取穴法。取尺泽、合谷治疗湿疹,对于脾虚湿盛者,加取三阴交、公孙、足三里穴,用平补平泻手法;胃热者,加取足三里、中脘、内关穴,用泻法;肺热,加取太渊、列缺穴,用泻法;肝火亢盛者,加取太冲、行间、三阴交穴,用泻法;肾水不足者,加取太溪、肾俞穴,用补法。手部湿疹取双侧曲池、血海效果好。